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龙泉里。
这里是临杭一个普通的小村子,村名唤作龙泉里,是宋家的老家所在地。据说村子百年前叫白水村,后来一位道士游历至此,说村子以后定会飞出龙凤,不如改名叫龙泉里。
出了临杭市,走上很长一段杳无人烟、绿林层绕的道路,才隐约看到绿瓦白墙,渐渐有了人气。
龙泉里有些偏僻,如同世外桃源,但经过几年发展,已经不再是穷乡僻壤了。
村口修了一个广场,空间很大,空闲的老人们喜欢坐在这里晒太阳唠嗑,小孩子们就在广场上玩耍,其乐融融。
一辆汽车缓缓驶向龙泉里。
村内街道狭窄,除了一条贯通南北的主街,大都还是用青砖铺成的胡同。虽然许多房子已经翻新,但胡同还是窄窄的,难容一辆汽车通过。
村里买车的人家越来越多,由于胡同太窄,一般都把车停在村口的空地上,或是主街的路边。
宋家离村口比较近,宋以惗他们从外面回来,就直接把车停在了广场旁边,然后从后备箱拿了东西朝村里走去。
晒太阳的婆婆们见是宋以惗一家,立马停了嘴上的话题,扬声道:“是以惗你们回来了啊。”
她们脸上浮着喜悦,甚至是自豪。
“婆婆,这些是给你们带回来的。”
他们每人提着大包小包的,除了祭祀用品,剩下的都是送给村里人的。
婆婆们连连摆手推辞。
“别别,不能……”
“以惗,不行……”
“……每次回来都送这送那的。”
“我们又用不到……”
……
“不多,也不常回来。”
“那也不能,我们又不缺什么。”
……
“应该的。”
……
争论了几分钟,最后以宋以惗硬塞过去、甩手不接为终。
宋以恬则直接扔下手里的东西,拉上宋以恂和宋以恪一起空手跑了。
这些拉拉扯扯的场面还是交给她姐吧,她喜欢直接的。
宋以慎拿的都是祭拜用的供品之类的,还有一些生活用品。
宋家父母去世得早,那时最大的宋以惗才十岁,村里人心善,一直接济着他们几个孩子,可以说,是这个村里人帮忙养大他们的。
所以,无论他们如今有了多大成就,走了多远,都绝不会忘记这里的人,这里的家。
从村口离开后,他们五个人穿过一条长长的胡同,拐了两个弯,来到一户二层复式小楼门前。
这房子是去年刚翻新过的。
因为宋以惗和宋以慎先后出去工作,又在市里买了房,宋以恂、宋以恬和宋以恪平时放假都回市里的家,所以老家的房子长时间没人住,就塌了一大片。
果然,房子是需要人气的,只要有人住,似乎再老的房子都立得住。
房子塌的消息还是村长打电话告诉宋以惗的。
宋以惗觉得龙泉里不能没有他们住的地方,就拜托村长和几位长辈安排施工队重建了现在的房子。
村里的房子都是带有院子的,房屋重建之后,院子小了许多,但还是要比市里房子的小院大很多。
院内搭着葡萄架,架下摆着椅凳,但那棵葡萄藤才爬了半米高,是去年西街一位爷爷刚给他们移栽过来的。
但最吸引人的,还属那棵高过两层楼的柿子树。树干足有一人粗,枝繁叶茂,向四处伸展,偏偏树身倾斜,直插二楼阳台。
以前这棵柿子树是直穿老房正屋的,充当了半根顶梁柱。翻建新房时,宋以惗特地嘱咐留下这棵柿子树。所以,在设计新房时,特地留了一半空间给柿子树。
等到熟季,站在二楼阳台,伸手就能触摸到红彤彤的柿子。
宋以惗他们没有在家多停留,而是收拾了东西,往东边的树林里去了。
一路上没有再遇到其他人,等到眼前出现几座小土包,他们的目的地也就到了。
路过几座坟墓,墓碑前摆着水果和点心,还有纸钱焚烧后的灰烬,原本长在坟包上的杂草此时散到了他处。
他们来时,天已经不早了。
又绕了一小段路,最终他们在一处无字碑前停下。
和宋家摆放的牌位一样,这里有四座墓碑,其中三座是无字碑。
宋以慎默默地走到最左边无字墓碑前,摆好供品,开始清理杂草。
宋以恂和宋以恬是龙凤胎,是亲兄妹,走到了宋以慎旁边一座墓碑前祭奠。
宋以恪则在第三座坟墓前祭拜。
这里面躺着的是他们的亲生父母,虽然碑上一个字也没有,但这些名字会永远刻在他们心中。
他们知道自己原本的名字,只是因为一些原因,现在他们只能叫宋以慎、宋以恂、宋以恬和宋以恪。
但宋以惗与他们不同,她是真的不知道自己以前叫什么名字。而且,这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