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3章 赵世家2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由于荀盈、彘裘年幼,不能参政。悼公压世卿,取消新军,将其部众划归栾魇、魏绛统一指挥。这次六卿的升降很超乎常规,除开新军被栾魇、魏绛代领(后被取缔),士匄贪婪而没有得到悼公的青睐,中行偃却因长期的兢兢业业而升任元帅。

    当然,官运最好的就是赵武,从新军佐一跃为上军将,连超数人,可谓突飞猛进,官运亨通。赵武30出头,年纪轻轻,却仅居荀偃、士匄之下。然荀偃迫近暮年,士匄亦年过半百。等待赵武的是一片光明,他与韩起(20来岁)二人承载着晋悼公(27岁)统治未来半个世纪的寄望,雄才大略的悼公已描绘出其未来维持中原霸权的统治画面,且框架已然成型,即:悼公坐朝,赵武总理朝政、韩起辅之。

    悼公高瞻远瞩,已经在为10年后的朝政做准备。赵武既将上军,感激悼公的知遇之恩,报国之心更为磅礴。或是性格因素,赵武从事文职而不善战。武功方面,他稍显逊色,在晋国复兴霸业的过程中,韩献子、知武子、魏庄子居功至伟,而赵武则如同一株小荷--才露尖尖角,抑或真是先祖在护佑着他。

    天星陨落

    悼公功成名就,齐国又蠢蠢欲动。齐灵公轻佻乖张,搅动东方鸡犬不宁,却对晋国几乎构不成威胁。公元前558年秋,晋悼公向诸侯下达会盟之令,邀诸侯共商伐齐。腾出双手的晋悼公要严惩齐国,教训齐灵公。就在悼公准备伐齐之时,突然染病,久治不见好转。

    诸卿皆参拜病于床榻的悼公,祈祷国君能够安康,病情拖了几个月,未见起色。病势沉重,晋国的政务都基本暂停。入冬后,悼公整日卧于榻上,公子彪侍于侧。繁琐的朝务,还有齐国的挑衅,秦国的窥视,楚国的反扑……

    人们还期待着悼公能够再度站起来带领他们去开创属于晋国的盛世。不久,公子彪为悼公进药,悼公吃后不久便与世长辞。内侍对外宣布:晋侯薨逝!晋国大丧,举国痛哭。荀偃佐公子彪主持丧礼,并发布讣告。

    悼公之死,是晋公室彻底衰败的起点,后任国君都难以驾驭强悍的六卿。这也是赵武政治生命的巨大转折点,晋悼公怀揣着伟大的政治理想,却英年早逝,使赵武、韩起共创大业的抱负遭到沉重打击,对赵武的伤害不言而喻。

    在往后的日子,赵武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多不顺心时,才明白拥有悼公这样的主上乃是贤臣可遇而不可求的幸福。折叠从军伐齐悼公仙逝,中行献子力扶公子彪嗣位,是为晋平公。

    平公少,故献子摄君事。公元前557年,荀偃安葬悼公,争盟诸侯于温邑(今河南温县),诸侯派代表前往。与会中,高厚抗礼逃盟,荀偃怒其失礼,齐、晋关系进一步恶化。

    公元前555年,平公携六卿,合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诸国国君,起兵伐齐。大军横渡黄河,直指平阴(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不久,平阴告破,齐灵公弃城而逃。荀偃兵分三路向临淄平推,中军(中行偃、士匄)攻兹;上军(赵武、韩起)攻卢;下军(魏绛、栾盈)攻邿。

    仅半月,兹、邿皆克。赵武、韩起领上军将卢邑(今山东长清)团团围住,却久攻不下。赵武、韩起皆文弱,不善将兵。卢为高氏五乡之首府,城郭坚固、人口众多且富可敌国。昔齐侯围高氏,亦不能攻下,这恐怕并非赵武、韩起之过。好在赵武、韩起的督军不力并未影响到大的战局。

    中行偃率军绕过卢邑,直扑临淄。齐军不敢出战。灵公畏惧,在太子光的力劝之下才鼓起勇气坐镇临淄,摆出一副国君以死保社稷的架势,才使晋国未能速灭齐国。折叠辅助范氏公元前554年春,中行献子病重,脑生恶疮,联军缓缓而退。

    荀偃自知不久人世,托孤范宣子,遗嘱长子荀吴为嗣子,士匄任正卿,赵武得到惯性升职,时六卿将佐如下:中军将范匄中军佐赵武上军将韩起上军佐中行吴下军将栾魇下军佐魏绛晋国官僚体系自襄公后有这样的特点:执政兼中军将,总理朝政,中军佐则主要从事对外运作。

    赵武既佐中军,主外为其正务。内外分工,才便于管理。范匄执政八年很是勤政,最大的\"政绩\"就是驱逐栾氏,他的事必躬亲不是忠君谋国,却更似独裁专权,内政、外交、军事,他都要管。相比于权欲熏心的范匄,赵武则处处相让,范宣子为政,赵武负责给他提供便利,坚决支持当权派。

    例如,范匄驱逐栾氏,禁锢栾怀子。赵文子则慷慨的将主盟诸侯的权利让给士匄,使士匄堂而皇之的利用国家机器为其族服务,赵武毫无反对。毕竟当年陷害赵氏,栾盈的祖父就是主谋之一。

    赵武注重德行,努力与诸侯共存共荣,保持中原的平静与肃清。但收效并不理想,范宣子求重聘于诸侯,无不体现出其意志与贪婪,职权又在赵武之上,且习惯性插手外交,这样越俎代庖让赵武干起事来很憋手。

    荣登执政

    自担任\"外交部部长\"以来,赵武辛勤耕耘,尽力维持中原联盟的稳固与对荆楚势力的压制态势。公元前548年,范宣子及下军佐程郑去世,赵武继范匄为正卿。荀盈替程郑,士鞅继父为卿,皆入六正,时六卿将佐如下:中军将赵武中军佐韩起上军将中行吴上军佐魏舒下军将范鞅下军佐知盈赵武,继赵旃为卿,至此为正卿,修成正果。

    遭遇灭族之难,赵氏急需恢复元气与威信,赵文子的执政无疑加重了其家族的分量、巩固了赵氏作为世卿的地位。此时赵盾去世已达半个世纪,下宫之难也已过35个春秋。在这漫长的35年来,尤其是在赵武幼年的岁月里,赵氏饱受欺凌,即便在悼公即位后其地位有所改观,但与当年的盛世相去甚远。赵武一直小心侍奉国君,对国政的参与也兢兢业业。

    主和诸侯

    在赵武任执政的当年5月,齐执政卿崔武子弑庄公,立景公。正当齐国朝政震荡之时,赵武力劝平公伐齐,以报其助栾氏祸晋之仇。晋、宋、鲁、卫、郑、曹、莒、邾、滕、杞、小邾11国国君会晤于夷仪,组织联军,准备出师。

    消息传至临淄,崔杼、庆封向联军求和。7月,赵武陪同晋平公,与齐景公、宋平公、鲁襄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武公、莒犁比公、邾悼公、滕成公、杞文公、小邾穆公在重丘结盟。重丘之盟的签订宣布晋、齐两国的又一轮休战,标志着以晋国为首的中原联盟的再度稳固。

    参照于之后的国际发展,此次盟誓意义极其重大。

    韩起尊王

    赵武欲重塑霸主的光辉形象,仅靠诸侯的支持还不够,还必须博得周天子的好感。韩宣子奉赵武之嘱托,千里迢迢来到王都,觐见周天子。周灵王听闻晋国派使臣前来,先是一惊,后是大喜。鲁、卫都很少过问天子冷暖,晋国次卿居然不辞辛劳,不远千里来聘问,灵王心中甚慰。

    灵王召见韩起,问其来意,韩起彬彬有礼:\"晋陪臣韩起前来向宰旅奉献贡品,没有别的事情。\"深感世态炎凉的周天子,非常赞赏韩起。尽管只是晋国对天王的一次聘问,因为韩起出使的态度与沉稳,灵王忍不住对韩起大加称赞:\"韩氏家族必然在晋国兴起,韩起尊周礼,保持着以往的辞令。这样的人物领导这样的家族,还能不兴盛吗?\"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