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各位旅客同志们请注意,列车即将到达终点站,燕京站……”
何有福踮着脚往车窗外看,呼出的热气将窗户变成雾蒙蒙一片,他立刻用袖子擦了擦。
“二叔,是不是要到了?我的屁股都坐麻了。”
乘火车一路北上,透过车窗,外面纷纷扬扬,都是大雪。
老家冬天也会下雪,积雪深的时候能到膝盖以上,所以两个孩子也不觉得好奇。
何有金从座位底下拽着何大海的裤腿爬出来,“爷爷,爹,你们说兰姑还能认出我吗?”
几年的时间过去,家里生活条件好起了不少。
几个小孩营养充足,见风长似的,个头蹿老高,身板也结实了许多。
何老二这次来京,除了把老爹和老四带上,还把家里最大的两个孩子——有富有金也都带出来了,好长长见识。
家里还有一大摊子事,还有小孩,其他人都留在家里看家。
“那怎么办?”兴奋的看着窗外的有福也担忧起来。
何大海调侃:“那要是认不出,你们兄弟俩就打道回府呗。”
一句话把有福吓得脸都白了,好不容易出来一趟,他可不想被赶回家。
“大哥你真傻,俺爹哄你咧。”何有金仰着脸,不屑地看了他爹一眼,“兰姑要是忘了我们,我们就自我介绍,让她重新认识不就行了。”
“哈哈哈。”何大海毫无欺负小孩的自觉。
坐了几分钟,感觉火车速度慢下来,已经开始进站,赶紧招呼着他爹收拾东西。
何铁牛将行李架上的大包小包拿下来,能背的就甩到背上,不能背的就手提肩扛。
检查了一遍,没有东西遗漏,他喊着两个小孩,“有富有金,拽着爷爷的衣服,不要走丢了。”
何大海只背了一袋米,其他东西全部挂在何老四身上, 招呼他:“老四,你扛着东西,我来领孩子。”
“噢!”正在东张西望的何老四收回视线,乖乖充当苦力。
何家四个兄弟里面,何老四最小也最愣,每天除了干活就只知道吃。
唯一的优势就是完美继承了何铁牛的大力气。
此刻背上驮了袋六七十斤的大米,肩上还扛着糯米粉、番薯粉、豌豆粉丝,胳膊上还挂着大大小小的袋子。
整个人像个行动不便的置物架。
几人带的东西还真不少,衣服能穿的都给穿身上了。
行李里面全部都是各种干货,还有大米、粉条。
何大海经常跟市里、县里的人打交道,非常清楚城市的人吃什么都得有票,光有钱还不行。
妹夫职业特殊,师兰就算手里捏着钱也不敢往黑市里花。
与其买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充面子,还不如带上实实在在的粮食。
杨柳大队地处长江南岸,每年种植两季水稻,晚稻生长周期长,营养物质累积的更多口感也好上不少。
这一趟他带的大米,全是跟老家人“换”的晚稻米。
火车停下,大家纷纷挤着下车,通道堵住了,好一会都动不了。
附近座位的男同志跟何大海唠嗑,“要不是跟你们家一路坐过来,我还以为你们仨是兄弟呢,哪想到是父子。”
父子三个都是板板正正的中山装,理着干净的板寸,精神头也不错,瞅着根本不像他们口中自称的乡下来的老农民。
这也怪乡下人结婚早,十五六岁就能当壮劳力使,十七八岁普遍也结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别看何铁牛现在孙子都好几个了,他今年也才四十六岁。
儿子们有出息,他也在大队合作社弄了个保安队长的工作。
不用下地干活,没有风吹日晒,面容竟然比先前更年轻了几分。
买到票后,何大海就发了电报过来,师兰和霍骁提前已经在出站口等着了。
“师兰!”何老四老远就看见了,激动地想招手示意,又发现自己双臂挂满了东西,根本做不了这个动作,只能张着嘴大喊。
想让人不注意也难呀。
别人都是灰扑扑的大袄子,要么就是红色的花棉袄,就师兰穿了件鹅黄色的长棉衣。
放在熙熙攘攘、人流密集的火车站,也是能让人一眼就注意到的颜色。
再一瞅那熟悉的眼睛,不是她还能是谁?
“老四!”师兰带着叶昭迎上去。
霍骁紧紧跟在她身后,用手隔开来来往往的人群,防止她被撞倒。
一方面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像火车站这种地方,小偷小摸的人挺多,一不小心就容易着了道。
“何叔,二哥。”几人成功汇合,师兰挨个喊人,“呀,这是有金和有福吧,都长这么高了,还认识我吗?”
有金笑嘻嘻的一点也不怕生,“兰姑,我忘了谁也不会忘了你的!”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