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41章 前凉7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护羌校尉,东晋十六国时期,五凉政权中的前凉政权由此肇基。这个以凉州着姓和世家大族为政治核心的割据政权建立初期就依赖大族豪右、武力豪族势力。
    据史料记载,西晋实行占田与课田制度,这种土地的分配制度不是国有土地基础的授田,而只是在法律上规定和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以及按照土地亩数缴税的数额。至于这个土地占有限额能否达到,国家并不给予保证。
    因此大量的土地都集中在豪右地主手里。再加上中原战乱,人口大量西迁,一些避乱迁入河西的西晋官吏也随之加入豪右地主行列,成为新的土地兼并者。为了“追新朝末窦融故事”,一统西北,面对这些关乎民生的困难问题,前凉的历任执政者都一一化解了。
    在张轨时期,因军国初创,财政是前凉面临的首要问题,包括赋税、徭役和兵役等这无不一一加在老百姓头上。如果农民的土地问题解决不了,那么赋税、徭役和兵役的征收将十分困难。若采取强制征收,只能加大老百姓的贫困化程度,导致广大农民破产流亡。更甚者会造成前凉社会经济难以启动和运行,民怨载道,社会不安。鉴于此种形势,张轨及其后继者都从民生国计两个方面考虑,继续沿用晋朝确认的“以经济政策为治国之本”的策略,把土地和赋税问题作为治国兴邦的根本问题加以解决。
    自晋惠帝永宁元年中原陷入战乱,到晋怀帝永嘉中匈奴和羯人起兵,黄河中下游的广大老百姓横遭屠杀、蹂躏。在锋镝之余,大量百姓辗转流离,远离战乱的西北成了中原流民瞩目的地方之一。张轨到凉州后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便上表西晋政府,建议在姑臧城西北面划出一大块土地,设置侨郡县,配土地给流民耕垦。张轨在给西晋政府的奏表里这样写道:“请合秦雍流民移之,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统武兴、大城、乌支、襄武、晏然、新鄣、平秋、司监等县。”
    张轨的这招一举两得,首先是解决了流民在土地占有和利用方面的冲突,其次还让这些流民逐渐过度成前凉国赋税和徭役的承担者。
    嘉平四年(314年)五月,张轨躺在病榻上,给文武大臣们留下了最后的遗言“文武将佐,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见《资治通鉴·第九十九卷》)张轨在临死时也念念不忘减轻凉州百姓的负担,张茂当上西平公劳役百姓修筑灵均台时武陵人阎曾就假借张轨名义深夜跑到王宫门前高喊:“武公遣我来曰:何故劳百姓而筑台乎”张茂听后也只好作罢。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