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6章 晋9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后世纪念
    司马睿死后,葬于建平陵,属于今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在“鸡笼山之阳”。由于东晋帝陵“不封不树”,不起坟堆,葬埋也十分简陋,故在南京周围地面上已难觅其痕迹。1972年,南京大学考古系在鼓楼岗南麓西段的南大北园发掘了一座东晋早期大墓,从墓葬位置、形制及出土遗物等分析,可能是建平陵。85
    也有学者认为,该墓或是晋成帝司马衍的兴平陵。95
    司马绍299年~325年),字道畿,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生于琅琊国今山东省临沂市)。东晋第二位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的长子1
    ,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母为宫人荀氏。
    司马绍为人孝悌,文韬武略,聪明果断。永昌元年322年)正式即位。在位期间,凭借弱势之中央,成功制衡权臣世家,推动南方社会安定发展。太宁二年324年),平定王敦之乱,停止追究王敦党羽,全力重用丞相王导,保持与江东士族和谐关系,稳定东晋的局势,对安定国家大局和巩固皇室权威影响深远。
    太宁三年325年)病逝,年仅二十七岁,谥号明皇帝,庙号肃宗2
    ,葬于武平陵。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司马绍年少聪明,很受父亲司马睿宠爱。3
    永嘉元年307年),司马绍随父亲司马睿一同移镇建业后改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建兴元年313年),晋愍帝司马邺继位,升任司马睿为左丞相4
    ,以司马绍为东中郎将,镇守广陵。5
    建武元年317年)三月初九日,司马睿即晋王位6
    。四月初四日,司马睿立司马绍为晋王世子。
    7
    太兴元年318年)三月初十日,司马睿即位称帝,是为晋元帝。9
    三月二十四日,晋元帝立司马绍为皇太子。
    10
    司马绍性情极为孝顺,有文才武略,敬贤爱客,喜好文章辞藻。当时的名臣,从王导、庾亮到温峤、桓彝、阮放等,都被亲近看重。曾经与大臣们辩论圣人真假之意,王导等人的意见不能使司马绍屈从。又好习武艺,善于安抚将士。当时江东人才济济,远近都归心于司马绍。
    王敦之乱时,王室六军溃败。司马绍欲率将士与叛军决战,登上车子将要出发。太子中庶子温峤坚决谏阻,抽剑斩断马套绳,这才作罢。
    王敦平素认为司马绍神武有明略,为朝野人氏所钦佩信赖,打算用不孝的罪名废黜他。于是大会百官,当众问温峤“皇太子有什么功德值得称道?”声色俱厉,一定要使温峤说出废太子的话。温峤回答说“探讨高深的治国之道,使国家长治久安,这不是见识短浅的人所能认识的。从礼的角度看,这就是孝。”大臣们都认为温峤的意见是正确的,王敦的阴谋遂被阻止。12
    登基
    永昌元年(322年)闰十一月初十日,司马睿去世13
    ,闰十一月十一日,皇太子司马绍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是为晋明帝,尊生母荀氏为建安郡君。14
    太宁元年(323年)二月,司马绍将父亲晋元帝安葬在建平陵。15
    六月初六日,司马绍立妃庾文君为皇后。16
    王敦虽于永昌元年(322年)就回到武昌遥控朝廷,但因为图谋篡位,于太宁元年(323年)暗示要朝廷征召自己入朝,司马绍于是以手诏征召王敦。同年,武卫将军王允之乘酒宴而知道王敦的图谋,于是回京告诉其父荆州刺史王舒。于是,王舒与王导一同报告晋明帝,得以早作防备。17
    及后,司马绍积极准备京师建康的防护18
    ,最终于当年七月成功击败王敦派出、王含统帅的进攻建康的军队,平定了王敦之乱。王敦之乱平定后,司马绍下令不再问罪于王敦一众官属,又分别以应詹为江州刺史、刘遐为徐州刺史、陶侃为荆州刺史、王舒为湘州刺史,重整各州形势,消除王敦以琅琊王氏宗族占据诸州以凌弱皇室的失衡情形。19
    去世
    太宁三年(325年)三月初二日,司马绍立长子司马衍为皇太子。20
    闰八月十九日(10月12日),司马绍健康状况不佳,召太宰、西阳王司马羕、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壸、车骑将军郗鉴、护军将军庾亮、领军将军陆晔、丹杨尹温峤,一起接受遗诏,辅助皇太子司马衍。闰八月二十五日(10月18日),司马绍病逝于东堂,享年二十七岁。闰八月二十六日(10月19日),皇太子司马衍即皇帝位21
    ,是为晋成帝,为父亲司马绍上谥号为明皇帝,庙号肃祖(《资治通鉴》作肃宗22
    )。九月十一日,司马衍将司马绍按葬于武平陵。
    23
    为政举措
    司马绍聪明敏捷,能随机断事,尤其明白事理。在位期间,兵乱连年,饥荒不断。死于饥荒战乱瘟疫者,超过人口之半,国家空虚社会凋敝十分严重,国事极端艰难。又值王敦挟兵威而震慑人主,将欲窃夺神器。司马绍虚与周旋,养成其恶,以弱制强,潜心谋划,当机独断,肃清大凶。又调整荆、湘等四州将领,以分散长江上游地方势力,拨乱反正,加强根本而削弱枝叶,虽在位时间短暂,但对安定国家大局的影响深远。25
    东晋自建国以来,北方侨姓士族与南方吴姓士族之间的矛盾一直很尖锐,吴姓士族往往受到排挤与压制。明帝为了稳定东晋政权,临终前一个月,还下诏说“吴时将相名贤之胄,有能纂修家训,又忠孝仁义,静己守真,不闻于时者,州郡中正亟以名闻,勿有所遗。”力图调解这个矛盾,以期打破宗族界限,为国家选拔人才。在临终遗言中,他要诸臣为自己治丧时“务从简约”,不得奢侈。26
    历史评价
    曹毗《晋江左宗庙歌》之六“明明肃祖,阐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