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9章 吴9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流光剑
    据《古今刀剑录26》记载: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孙亮铸一剑,称作流光,以篆书书写。
    孙登(公元209年28~公元241年),字子高。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太子,吴大帝孙权长子,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异母兄。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受曹魏吴王封号,以孙登为王太子。27
    徐夫人是孙登养母,对其有恩,徐夫人因妒忌被流放吴郡,后孙登被立为太子时曾表示希望孙权立徐夫人为王后,不忘养育之恩。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孙权为孙登娉娶周瑜之女为太子妃。
    黄龙元年(公元229年29),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以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称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羊衜等皆为宾客,因此东宫号称名士盈门、人才济济。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孙权出征新城,命孙登留守建康。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孙登病故,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宣太子。
    孙登礼贤下士,接待属官时,并无尊卑礼节。对时政多有匡弼。镇守武昌时,处理政务谨慎得体,临终时还上疏举荐贤才,期望革除繁苛,抚循百姓。
    受封太子
    孙登是三国时期孙吴建立者孙权的长子。他的生母地位卑贱,由徐夫人抚养。1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向曹魏称臣,被封为吴王,并且拜孙登为东中郎将,封万户侯,孙权以孙登年仅12岁辞去爵位不受(一说为称病)。同年,孙权立孙登为王太子,并为孙登选置师傅,选取优秀的士人作为他的宾友。孙权任命南郡太守诸葛瑾之子诸葛恪、绥远将军张昭之子张休、丞相顾雍之孙顾谭、偏将军陈武之子陈表等进宫,为孙登侍讲诗书,并随从骑马射猎。1
    程秉、张温先后为太子太傅。
    当时,孙权在名义上依靠曹魏,曹丕几次派人索要孙登作为人质,都被孙权推辞掉了2
    。
    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孙权为孙登娉娶周瑜之女为王太子妃,命程秉从吴郡迎接周妃至武昌,教诲孙登,孙权对这次婚姻相当重视。后来,芮玄的女儿也曾被聘为妃3
    。同年,太常顾雍迎接其母至武昌,孙登在与公卿大会结束后亲自前往为其庆贺4
    。
    礼贤下士
    孙权希望孙登熟读《汉书》,以知晓汉代的历史,他认为张昭对历史的研究有师承名家的根基(张昭曾向白侯子安学习过《左氏春秋》),多次向他请托,后来下令其子张休先听从张昭讲授,再回宫转授孙登。5
    孙登接待他的属官时,并没有因为自己高贵而要求下属奉行严格的尊卑礼节,而是以平民的姿态与他们相处,例如和诸葛恪、张休、顾谭等一同坐车,或者睡在一起。6
    吴王国太傅张温认为中庶子一职是太子的左右臂膀,有辅佐太子的职责,应该任用有杰出才能的人担任,孙权听后就任用陈表等四人为中庶子。后来又因为陈表担任中庶子后,根据朝仪制度,必须时常穿戴官员的冠服入见太子,礼节过于繁缛。孙登于是让他们去除冠服,如同日常头戴裹巾入座即可。
    镇守武昌
    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孙登命侍中胡综作宾客名目,以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称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羊衜等皆为宾客,因此东宫号称名士盈门。8
    同年,孙权迁都建业,留孙登、诸皇子及尚书九官。并征上大将军陆逊至武昌,统领留守武昌的宫府事宜,教导诸皇子
    ,与尚书是仪一起辅佐孙登。孙登处理事务谨慎得体,凡事都先咨询,然后方才施行。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