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那或许不会落于下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要是主动放弃了这些优势,选择仓皇而逃的话,楚军可不会放弃,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这么一路追过来,将那四十万梁军杀个片甲不留,都是寻常之事。
先前燕云庆想偷偷撤离的时候,可不就是吃了这个闷亏吗?
大几万人,丢在了撤离的路上,平白给楚军送成了无数功劳。
所以直接撤退,应当是不太可能的。
根据青玄子分析,燕云庆更大可能,是主动留下一部分人来断后。先守住后路,然后等主力部队撤走后,再带着后军逃离。
按这个办法来,梁军还是能撤走二十来万人的。
虽然比较巅峰时的五十万人,仅有一半兵马。
可这种大败之时,能保住一半人马,就已经不错了,哪还能奢求其它?
对于此事,陆渊也是较满意的。
能吃下山阳郡一半梁军,已经挺可以的了。
毕竟他的主要精力,也并不是在山阳郡上。
这个梁国突出来的部分,本来就注定要被放弃,楚军等着去接收就可以了,不必在此耗费太多兵力。
相对于此,陆渊更希望东路行营,把精力放在东边的营陵、胶东二郡上。
在八月中旬,和楚国谈好了条件的梁国使者,紧赶慢赶间,总算返回了郑国的朱虚城。
然后向郑国皇帝,提交了两国和议的结果。
虽然对于陆渊提出的种种苛刻要求,感到极为憋屈,但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郑帝还是接受了这些条件。
于是在履行了条约,和楚国完成了对海阳郡的交割后,见楚军真的撤兵休战了,神武四十二年八月十七这天,郑帝郑廉正式传位太子,自己则宣布退位。
随后新上任的太子,在即皇帝位后,也立刻派出使者,把自己的嫡长子送来楚国,作为人质。
而在郑国执行了楚国的各项条件后,原本的豫州行营,也正是开始改组。
在留了九十万大军,驻守当地的豫州四郡后,黄玄重新组建了阳夏行营,领着剩下的六十万大军,就杀向了胶东郡。
只是胶东郡当地,也有七十万梁军驻守。
黄玄的兵马虽然更为精锐些,先天宗师的人数也更多,但梁军占据防守优势,也足以抵消这些差距了。
所以在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人数更多的梁军,自然在胶东战场上取得了优势。
黄玄的阳夏行营,虽然在那里打开了些许局面,但也只是占据了一府数县,连破开个口子都算不上,更别提深入该郡了。
想来也是。
想靠六十万人打下一郡,尤其是该郡后面,还有梁人的源源不断支持,这确实是个天方夜谭。
因此在了解了详情后,陆渊便下令,让豫州方面,把俘获的郑国俘虏、降卒,共计七十余万人,调往胶东郡。
有了这部炮灰的补充,多少也能协助黄玄,取得一些战果了。
最少,打下胶东郡南部沿海区域,完成向东突破的目标,应当是没多大问题的。
只要做到这点,阳夏行营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
黄玄那边没了问题,剩下的就是青玄子所在的东路行营了。
东路行营这边,这段时间以来,也取得了不少战果。
上个月全取任城郡,现在又即将夺下山阳郡,收获也算极大了。
不过相较于这两处的胜利,此路行营真正的目标,还是向东打通营陵、胶东两郡,与东边的阳夏行营取得联系,让两路行营成功会师。
这个本来就是去年第一次北伐的目标,结果因为种种原因,使得去年未能达成目的。
今年第二次北伐,各方进展极大,不仅豫州方向,取得了重大战果,在青州这边,梁国也被打的大残了。
尤其是在大梁取得大胜后,梁国更是一蹶不振,失去了最后一股机动力量。
此时正是趁势进取,夺取营陵,和黄玄在胶东郡会师的大好良机。
因此,在大梁这边战事结束后,陆渊除了让青玉子领兵北上东平郡外,在梁郡这边留了一部兵马防守后,就又调了五十万大军,补充给了东路行营,用以接替防守该路行营掌控区域的治安。
而东路行营的本部兵马,则被聚集起来,凑了八十万人,从任城郡方向,向东杀进了营陵郡。
梁国在营陵郡的守军,只有五十万人,其中先天宗师更是只有三位。
在经过连年战争后,原本先天宗师七十余人的梁国,也在不断的战争中,损耗尽的底蕴。
到了今年第二次北伐时,梁国的先天更是只剩下了四十多人。
而这些先天宗师,又分别集中在了梁郡,山阳郡,以及胶东郡三个战区中。
但如今,这三个战区,要么被楚军歼灭,要么被楚军进攻,自己都自顾不暇了。
这种情况下,其它方向防区留守的先天宗师,自然就极少了。
营陵郡就是如此。
所以此时面对东路行营的进攻,纵然本郡的守军兵力足够,可在高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