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64章 匾额  如懿传之奇迹婉婉上位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这个意料之外的答案让皇帝睁大了眼睛。
    嬿婉娓娓道来,叹气道“皇上是知道的,意欢是被太后娘娘送入宫来的,纵然她一颗心都系在皇上身上,难免疏忽了慈宁宫,却也是念着与太后娘娘当年的旧情的。她得皇上殊宠多年,唯一的遗憾是不曾与皇上有血脉相连的孩子,原以为是缘分未到,谁晓得竟是,竟是太后娘娘做出那等的事情来……”
    嬿婉偏头,似是不忍再说下去,又顿了顿才道“意欢至情至性,黑白分明,这本就于她是灭顶之灾,又晓得太后竟然还给皇上,给她的孩子下毒,更是让意欢难以面对真相。她还说,后来有一日太后将她叫去,告诉她从最开始就是将她当作奇货可居的棋子,就全然是算计,这更是叫她心灰意冷。”
    这话说得半真半假,皇帝反而相信这是意欢在有意回避坐胎药一事后告诉嬿婉的,神色微有波动,似有几分不落忍的样子在。
    嬿婉摇着头苦笑道“她是对太后娘娘失望,更对这世道失望,对人性失望,这才只想从佛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在储秀宫带发修行。”
    皇帝在嬿婉的话中默默补足,意欢也是对自己失望。
    他有些恍然,自己与太后,丈夫和婆婆,意欢最亲近、最依靠的人都伤害了她,也难怪她崩溃之下一心皈依佛门。
    皇帝心中有些五味杂陈,但还是试探道“她连七阿哥也不要了?”
    嬿婉早已经准备好了理由,叹道“皇上是知道意欢的,眼睛里最容不得沙子,也有两分醋劲儿在身上,若不是爱屋及乌和垂怜七阿哥年幼无辜,她如何肯抚养皇上与旁的女子的孩儿?”
    皇帝隐隐反应过来,意欢对七阿哥是“爱屋及乌”,如今自己这个“屋”都不要了,更何况是七阿哥这个“乌”。
    想到这个点后,他反而有些神清气爽起来——哪怕意欢知道是自己伤害了她,可在她心中最重要的人还是自己,这个认知让皇帝很是愉悦。
    这就对了,意欢怎么会比起自己更在乎七阿哥呢?那他为难七阿哥想逼意欢低头,自然也是没有用的。
    嬿婉则继续装作对坐胎药一无所知,好像不是她将此事捅破在意欢跟前的一样,感慨道“意欢瞧着太后对亲子尚且如此,自己也没有信心做一个合格的养母了。正好七阿哥年纪渐长,转眼就是等待成婚的年纪了,她也就放手不管了,省得日后生出嫌隙来,反倒还要伤心。”
    皇帝不是太后亲子,又是一个需要装作不知道的秘密。
    皇帝张了张嘴,却什么都没有说出来,半晌才眼神游移道“她可怪罪朕?”
    嬿婉挑眉,十分讶异道“意欢自入宫以来就对皇上痴心绝对,如何会怪罪皇上?她受了太后娘娘的为难,又如何会迁怒到皇上身上?就是如今在佛前,她也常常为皇上诵经祈福的。”
    这话落到皇帝耳朵,就是意欢对自己痴心绝对,即便知道是自己害她无亲子,悲愤到闭宫不出,再也不想见到自己,但心中也依旧记挂自己,时时为自己烧香祈福。
    他心中半是感动,半是得意,感叹道“她若是肯出储秀宫,朕也愿意既往不咎,不计较她闭宫不出的事儿,照旧如从前一般,不,是不从前更好好待她。”
    嬿婉按耐下想要翻白眼的强烈冲动,陪着皇帝感叹道“意欢是最纯粹的人了,受了这样大的刺激,皇上总得给她时间缓和缓和才是。养好了身体上的病,总也得养好心上的病。”
    她看着皇帝的神情似有动摇,继续画大饼道“臣妾看啊,皇上若是再许个一两年的功夫,好让意欢念念经,祈祈福,也就慢慢想开了。等她彻底好了,自然就如从前一般了,皇上又还有什么好忧心的?”
    皇帝这才舒眉笑道“这话说得甚是有理。”又拍着嬿婉的手道“朕有良佐在侧,又还有什么可忧心的?”
    嬿婉心中松了口气,一两年足矣。再过个一两年,意欢自然可以作为太妃出了储秀宫宽松度日,又如何再需要看他的脸色?
    她见好就收,一双凤眼含情带怨地往帝王的方向送去秋波,做出半含酸的样子转了话题,娇滴滴道“皇上来了永寿宫,不是问孩儿们,就是提宫中姐妹的事儿。臣妾还以为皇上把臣妾当做了管家婆,不疼臣妾了呢。”
    旁的事儿都说完了,皇帝正爱她这份拈酸吃醋的模样,闻言大笑地将人拢到怀里“朕如何不疼你?”
    嬿婉偎在皇帝肩上,软语娇音道“臣妾什么都不求,只求皇上心里有臣妾就好。”
    皇帝轻佻地勾一勾她的下巴“宫中谁人不知朕是最疼你的了。”
    又笑道“过几日去圆明园里看冰嬉,你就坐在朕的马车中一同过去,如何?”
    嬿婉微微坐直起身子,令春婵端来杏子酒来敬了一杯,含笑凝睇皇帝“皇上有这份心臣妾感动万分,唯有效仿却辇之德,不伤及皇上的英名。”
    皇帝不以为然道“班婕妤不敢与汉成帝同乘,那是她只为妃妾,婉婉是朕的妻室,自然能与朕把臂同行。”
    见黄历并非有意试探,而是真心如此,嬿婉这才半推半就道“皇上的殊荣,臣妾倒是却之不恭了。”
    皇帝抚掌大笑,两人对坐共饮,倒真像是寻常人家的夫妻一般。
    翌日,永琰果然依皇帝所言,与以户部尚书为首的反对立时征战大小和卓的一派臣子据理力争,舌战群儒。他并不留什么情面,也就没有给自己拉拢对面的人留下什么余地,在让皇帝顺水推舟定下出征大事之余,也让皇帝对他不党不群的样子颇为满意。
    往圆明园去的前一日的夜里,进忠就顶着寒风亲来永寿宫报喜讯。
    正大光明的匾额后,终于有了永琰的名字。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