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章 国色郎红(上)  大清陶瓷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郎廷极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要抓住这个机会替苏无问的父母求情。
    康熙既然主动问起,看来是想要给苏无问一些赏赐,此时开口,是最好的时机。
    “皇上,设计出了郎红釉的,是一位女子,姓苏,名苏无问。苏小姐蕙质兰心,为了烧制郎红釉观音尊,煞费苦心,曾亲自带人赶赴四川拿回紫砂石。”
    “哦?是一个女子?这倒是让朕为难了。”
    康熙说到这儿笑了笑,郎廷极知道他的意思。若是个男子,封他个官职便是,若是个女儿家,便不好办了,或许只能赏赐一些奇珍异宝。
    “郎爱卿,这位苏小姐平日里可有钟意之物?”
    “皇上,微臣虽不知苏小姐喜爱何物,不过,这苏小姐倒是曾托来跟皇上说个情。”
    康熙来了兴致:“什么事情?”
    “苏小姐的父母曾欺君犯上,诬告殷弘绪是国外的奸细,如今被流放边疆。苏小姐曾屡次劝谏她的双亲,可他二人不听劝告,如今苏家已由苏小姐掌权,苏小姐想托臣问问皇上,她爹娘年事已高,流放在外,不知可否赦免二老,回转故乡。苏小姐定然不会再让这两位老人家再生事端。”
    康熙心情不错:“这点小事,朕自然答应你,要是不说,朕都想不起来还有这么一回事了。你命人去查一查,看看两位老人家流放到哪儿了,赦免了他们便是。”
    “臣代苏小姐谢过皇上。”
    郎廷极长舒了一口气,事情办妥了,终于不负苏小姐所托。
    “郎爱卿,朕召你来,是有件事要与你商量。”
    “皇上请讲。”
    “瓷器乃华夏之宝,历朝历代都在推陈出新,唯有我大清朝一直没能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釉色,直至今日才终于有了这郎红釉。郎爱卿,这可是一件普天同庆的大事,日后要被史官载入史册的。”
    康熙转过头来定定地瞧着他,过了半晌,又慢慢看向了别处。
    “朕打算,把这郎红釉赐封为国色,并将这一喜讯诏告天下。你回去之后,在你的郎窑里头,再督造一些郎红釉的瓷器,运送至全国各地。朕拟在九月十八至九月廿日这三日之间,举国同庆,让天下百姓都看看,我大清也有了自己的釉色。”
    “臣领命。”
    康熙又接着道:“郎爱卿,我打算将你调任为江南江西两江总督,等到釉展仪式结束了,你便即刻去江宁府上任。”
    郎廷极慌忙跪地磕头:“多谢皇上隆恩。”
    过了几日,圣旨下来了:
    封郎廷极为江南江西两江总督,任职于江宁府,十月上任。
    九月十八至九月廿日,全国各地都要进行郎红釉瓷器的展出,整整三天,举国同庆。
    苏无问的父母因其女烧制郎红釉有功,故赦免还乡。
    圣旨一出,举国轰动,人人都知道江西景德镇有位瓷娘子姓苏,名无问。
    一时间苏无问成了大红人,但凡出门总得有人问她要个签名……
    来找苏无问购买瓷器的人,挤满了景德镇,但苏无问却无暇挣钱,她正忙着给皇上烧制供各地展出之用的郎红釉瓷器……
    全国各个县都要送去至少两盏瓷器,以作为展出之用。
    郎窑里头忙得不可开交,最忙的那个人不是苏无问,而是骆清衡。
    毕竟郎红釉的配方只掌握在他一个人手上,因此调制釉浆这道工序就完完全全得由他一个人来进行。
    且不说这是为了保密起见,郎红釉的釉浆本就是骆清衡尝试了数百次才成功调制出来的,就算是让别人来做,也没这个手艺。
    更要命的是,在郎窑里头,“流釉不过足”的底足旋削手艺也只有骆清衡做得到。
    除此之外,他还要时刻监督烧窑过程,指导其他工匠们烧制瓷器。
    这一人分饰三个角色,可把骆清衡给累坏了,凌晨三点就起来,大晚上十二点才睡觉。
    苏无问瞧着他,眼泪都要流下来,再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她的清衡叔岂不是得一命呜呼?
    苏无问只得广发武林英雄帖,诚招这天底下手艺高强的制瓷工匠们来加入她的郎窑,她给的工钱要比其他各大窑高出三倍。
    这消息一出,很快便召集来了数百名手艺人。
    苏无问可要不了这么多,她只需要其中最厉害的几名便行了。
    因此苏无问让每一个手艺人都展示了一番才艺,或是施釉、或是烧窑、或是拉坯,等等等等。
    这可苦了骆清衡了,他本来只有三项任务,这会儿又多了一项:他得跟苏无问和顾风年一起当监考官,从这数百名手艺人中选拔人才。
    骆清衡垂下两行清泪,顶着个睡眠不足的大黑眼圈,默默怀疑,苏小姐究竟是嫌他活得太久了,还是嫌他活得不够久……
    好在苏无问大手一挥(虽然她的手并不太大,但因为手指纤细修长,比一般女子的要大上一些)勒令郎窑里头制瓷的工作全部停下,留出七日的时间,专门用来选拔人才。
    这七天,骆清衡除了当考官,其他什么也不用干。
    这些手艺人有的展示炼泥、有的展示造型、有的制模、有的成型、有的素烧、有的施釉、有的烧制。
    七天的时间一眨眼便过去了,最终留下了二十四位工匠,收入了麾下,在郎窑里头共事。
    其余那些没选上的手艺人,苏无问给了他们的一些钱财,又打发他们回去了。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