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949陆泽的另一面  从小欢喜开启诸天之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陆泽走上前,亮出一枚从先前副本获得的御医令牌(仿制品):“我是太医院外派医师,特来诊治。”

    官差狐疑打量,却被林杨悄悄塞了银两,悻悻离去。

    陆泽为宫阐把脉,发现其体内有慢性毒药残留??正是当年政敌栽赃所用的“寒髓散”,长期服用会导致心脉衰竭。他立即取出随身携带的解毒丸喂服,并嘱咐后续调理方案。

    三天调养后,宫阐竟奇迹般好转。宫羽感激涕零,问及恩人来历。

    “我们只是路过的好心人。”陆泽微笑,“但若你日后进了太医署,记得一句话:医者仁心,不问出身。”

    宫羽郑重叩首:“此恩此德,永不敢忘。”

    一个月后,京城,靖王府。

    宫羽已被召入太医署试用。某夜,她冒雨求见靖王,呈上一份药材记录??上面赫然写着某位大臣府中频繁采购“寒髓散”的痕迹。

    “这是……”萧景琰瞳孔骤缩。

    “奴婢不知其意,只觉可疑。”宫羽低头,“但救我父性命的那位大夫曾说,世间冤案,往往藏于细微之处。”

    萧景琰凝视良久,终于提笔写下一行字:“查,兵部侍郎谢玉府邸用药明细。”

    与此同时,陆泽等人已潜入京城,在一处偏僻巷弄租下宅院作为据点。他们分工明确:林杨负责打探情报,振华研究朝局,米乔联络民间义士,余周周则专注于心理疏导与团队维稳。

    而陆泽,开始秘密接触赤焰旧部遗属。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见到了赤焰军 surviving 副将聂锋的妹妹??聂蓁。女子一身素衣,眼神冷峻如刀。

    “你们是谁?”她冷冷问道,“为何打听赤焰军的事?”

    “因为我们相信,真相不该被埋葬。”陆泽直视她的眼睛,“我们也知道,当年领军攻打大渝的,并非林燮,而是谢玉私自调动边军,伪造战功。”

    聂蓁浑身一震:“你……你怎么会知道这个?!那是绝密军情!”

    “因为我们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陆泽递出一份伪造的情报卷宗,“这里有谢玉与大渝使者往来的密信副本,还有当年战场尸检报告。只要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把它送到靖王手上。”

    聂蓁颤抖着手接过卷宗,泪水终于滑落:“十五年了……整整十五年,没人敢提赤焰二字……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我们是来还债的。”陆泽轻声说,“为那些死去却无法申冤的灵魂。”

    行动逐步推进。随着更多证据浮出水面,靖王的态度也开始转变。他不再一味排斥“翻案”议题,反而暗中组建调查小组。而谢玉察觉风向不对,迅速展开反扑。

    某日深夜,陆泽正在整理资料,忽听窗外一声轻响。他警觉抬头,只见一名黑衣人翻墙而入,手中短刃寒光闪烁。

    电光火石间,余周周从房梁跃下,一脚踢飞武器。林杨与振华破门而入,合力制服刺客。审问之下,对方竟是谢玉麾下死士。

    “他盯上我们了。”米乔沉声道。

    “那就让他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反击。”陆泽冷笑,随即下令启动备用计划??曝光谢玉勾结外敌的铁证。

    三日后,京城最大的茶楼“听雨轩”内,一场名为“天下公论”的辩论会悄然举行。由民间士子发起,邀请各路文人探讨“忠奸之辨”。陆泽化名“南楚子”,登台讲述一段虚构却又处处影射现实的故事:

    “昔有一将,镇守边关,保境安民。然朝中有佞臣,惧其威名,遂设毒计,伪造假信,诬其通敌。皇帝震怒,满门抄斩。十五年后,一游方道士出示当年边关烽火记录,方知那夜并无敌袭,所谓‘密信’,实为伪造……”

    全场哗然。

    消息迅速传开。百姓议论纷纷,舆论压力直逼朝廷。就连一向中立的言官也开始上奏,请彻查赤焰旧案。

    谢玉暴怒,连夜派人搜捕“造谣者”。然而陆泽早已转移阵地,藏身于宫羽提供的太医署密室。

    就在局势胶着之际,一道圣旨下达:皇帝命大理寺重审赤焰案,限三个月内结案。

    胜利的天平,开始倾斜。

    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某夜,余周周独自坐在院中赏月,忽觉心头一阵悸动。她抬手按住胸口,眼前闪过无数画面??幼儿园的草莓糖、振华中学的走廊、莫策悔恨的眼泪、凌翔茜撕碎的纸片……

    一道声音在她脑中响起:

    【宿主情感共鸣值已达临界点】

    【解锁隐藏能力:共感之瞳】

    【可窥见他人内心最深处的执念与伤痛】

    她猛然惊醒,意识到这不是幻觉。

    与此同时,陆泽也在梦中见到那座高耸入云的图书馆。这一次,他径直走向“莫策菊”的书本,却发现书页不再空白。一页页文字浮现,记录着他如何鼓起勇气认错、如何在分校坚持自学、如何写下第一封给八人大队的信……

    最后一行写着:**“我终于写下了自己的故事。”**

    当晨曦再次降临金陵城,陆泽召集众人于密室。

    “我们快成功了。”他说,“但最后一步,必须由靖王自己迈出。我们不能替他做决定,只能引导他看清真相。”

    余周周点头:“这就是成长的意义。不是被人拯救,而是学会自己站起来。”

    七日后,大理寺公审当日。

    朝堂之上,证据确凿,谢玉百口莫辩,终被革职查办。靖王当众请求重启赤焰案调查,获皇帝准许。

    退朝后,萧景琰独自立于宫墙之下,望着漫天晚霞,久久不语。

    这时,陆泽缓步走来,拱手道:“殿下可知,为何百姓今日愿为赤焰鸣冤?”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