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的道。
“别急,你先听我说完。”
赵管事道:“华夏神牛的饲养条件非常苛刻,你这个简陋的养牛场肯定是不行的,要全部推倒,盖那种冬暖夏凉的钢筋混凝土的专用养牛房,不一定比你自己住的房子差,洁净要求高,每天都要打扫,牛房内不得存在任何粪便,定期杀灭蚊虫寄生虫,这是其一,另外吃的以精饲料为主,草料为辅,还要经常给它们按摩、洗澡、播放音乐,甚至给它们喝点带有酒味的干净饮用水,生病了只能用草药进行治疗,不得使用任何抗生素……”
“总之,养这种牛,就像是养育自己的儿女一般,方方面面都要注意,在这种牛身上投入的精力和成本,至少是普通牛的三倍,但唯有如此,才能养出肉质最好的牛,又以你养殖场的规模和人手,华夏神牛,你最多只能养三十头,多了肯定照顾不过来,或者品质下降。”赵管事指出了不少的局限性。
“赵管事,我只想知道,这种牛养大出栏后,你们给出的折算出肉率跟收购价是多少?”曾天顺问道。
“出栏标准是不少于650公斤,出肉率按50%算,价格的话,1银元/公斤。”赵管事道。
“好,这个华夏神牛,我养了!三十头就三十头!”
曾天顺毫不犹豫的道。
话说这个合作项目,他同意的也太果断了点吧?
要知道钢筋混凝土式的养牛房,建设成本至少得一两千银元。
播放音乐用的留声机、收音机,价格要上万银元。
还有更高的精饲料成本与人力投入等。
不砸个一两万银元进去,连基础设施都建不起来——虽说可以找天下通银行申请优惠贷款。
风险也不低,万一把牛养死了,或者没养好卖不出价,损失可就太大了。
即便如此。
曾天顺还是果断同意合作,一定要养这个华夏神牛,不管困难多大都要养。
因为1银元/公斤的价格,是普通牛肉价格的十五倍到二十倍,只要能把三十头的华夏神牛养大出栏,假设每头净出肉300公斤,乘以三十头,就是9000银元,接近一万!
为了赚到这个收入,就算少养三分之二的牛,多付出一倍的成本和精力又如何?只要能养好养大,结果还是养华夏神牛更赚!
既然如此,那他就选能净赚更多的选项!哪怕需要贷不少的款。
于是合作就此达成!
……
海港城,白堡。
第二十层的家庭餐厅内。
许远今天搞了场特别的‘全牛宴’,让养牛场那边屠宰了头重量达720公斤的华夏神牛,取出其中最精华的50公斤肉,加上牛心、牛肚、牛肠这些好吃的食材,搞了个以牛肉为主题的家庭宴会。
用快子夹着一片薄薄的带雪花纹路的牛肉,放进火锅汤中涮十秒左右,再放到自己嘴中,几乎没怎么咀嚼,牛肉便进入到了胃中。
“入口即化,这个词语,以后也可拿来形容华夏神牛肉了,而且丝毫不比什么和牛之类的差。”
许远暗暗叹道,在现代社会那边,什么和牛、夏洛来牛之类的高级牛肉,哪怕是非精华部位,价格也在5000元/斤以上,而华夏国本土,却没什么值得称道的高端牛种,国人也极为推崇那些进口的高端牛肉,根本不在乎价格。
直到几年前,华夏的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基因育种技术,培育出了‘华夏神牛’这个高端肉牛品种,只要饲养得当,不会差于任何进口牛肉。
只是好几年过去了,华夏神牛并没有打开局面,加之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出现了这是‘转基因牛’‘人造牛’之类的恶意诽谤与谣言,利用低科学素养人群的恐惧心理,导致存栏量不到五千头,市场售价不到千元/斤,更不受高端消费群体的待见,科学家们的一片心血,眼看着要付之东流。
许远看不过去,便以2万元/头的优惠价格,下单购买了5000头小牛,让几个庄园抽调精干人手进行了两年的精心饲养,如今这种牛肉吃到口中,立刻成了许远认可的第一牛肉,吊打现代社会那边的所有高端牛肉!
并决定以后只吃华夏神牛肉,其他垃圾牛肉一口不吃。
自然而然,许远又派人找到华夏神牛的培育机构,再次下了购买3万头小牛的订单,价格优惠到了1.5万/头,这让该培育机构未来三年都能正常经营下去,从而有底气拒绝外国公司的收购请求。
但问题来了,等两年后这三万头的华夏神牛都长大出栏,产出的至少上万吨高端牛肉,他如何进行处理?他吃的完么?
卖。
当然是全部卖掉。
现代社会那边,批发价至少3000元/公斤,一分都不会降,若能全部卖出,估计会进账300个亿。
若不能全部卖出,剩下的牛肉,只能在大明世界这边销售,批发价3银元/公斤——这肯定是卖亏了,毕竟现代社会一块银元的价值,只要100元左右,三块银元不过300块,相当于降价到了十分之一,即便如此许远也不会在现代社会那边降价,因为不能侮辱培育专家们的付出,那些从外国进口的高端牛肉那么贵,凭什么品质更高的国产牛肉不能卖一样的价?
即决不能丢掉民族自信,什么方面都低人一等,更好的产品却卖白菜价,这个不合理现象必须纠正。
餐桌上。
听到这种牛肉要卖三银元/公斤。
方清妍感到咋舌:“夫君,这种牛肉虽然好吃,但价格这么贵,大明有几个人吃得起啊。”
夏荷则道:“我觉得不是很贵,大不了许家庄1800万的百姓,每人都买一斤,就基本全部消化了,我们许家庄的百姓都实现了大康生活,一人一斤还是吃得起的。”
手里抱着个男孩的李淑静道:“夫君还可以把这些肉,卖到夫君家乡那边去,怎么会没人吃得起呢?”
五岁的儿子许家光则感到疑惑的看着许远道:“爹爹,咱们许家庄不是总说‘以众为本’么,这么贵的牛肉,大部分人吃不起,只有我们家才能大口大口的吃,想吃多少吃多少,这是不是有点不太好啊。”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