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9章 王舍人你没有和朕说实话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巡行?长安君是要监国了?怪不得陛下今日如此造势。]
    朝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对的双眼中都满是问号,他们被这一消息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右丞相王绾看了看李斯,观李斯一脸终于来了的表情,面色复杂。
    他侍奉嬴政从政公子成为王,再到始皇帝,他也从一介舍人成为大秦右丞相。
    原本那个自赵归来,做什么都会找他相商的少年郎,又一次在做重大决定时没有和他相商。
    在嬴政为政期间从丞相做到老丞相的王绾,记不得嬴政上一次主动召他入宫,是什么时候了。
    老丞相望了一眼身旁缓缓坐下,忤逆了始皇帝却安然无恙的老朋友冯去疾。这位原本有些看不上的御史大夫,如今却和高高在上的陛下一样,有些看不懂了。
    好似所有人都在变,只有他在原地踏步……
    刚刚坐下的冯去疾稳定不了片刻,在王绾注视下霍然站起,昂声垂首道:
    “此举大善!尧、舜、禹、汤皆有巡视天下之举,圣威远扬。其后蛮夷臣服,政通贤明,此上应天命下合传统,陛下圣明!”
    在远古的尧、舜、禹时代,就出现了自上而下的巡察,形成了后来巡视制度的雏形。
    尧命舜摄行天子之政,舜即开始巡视东南西北四方,确立了“五岁一巡狩”的制度。
    《尚书·舜典》记载了舜巡视四方的情况——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
    此后,夏、商、周三代均循此制,但巡狩的时间各不相同。
    西周时设立监察御史,但只是天子左右负责拟文记事、保管典籍的官吏。当时设有称为“方伯”的官吏,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
    至春秋战国时期,巡视仍以国君为主,国君有“巡县之制”,国君、相国、郡守都可以巡视地方,监察御史也开始行使监察职能。
    齐相管仲认为:监察御史对于君主统治具有主动性——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
    “陛下之威势早应传播万里,四海遗民无不渴求陛下降临,陛下不顾劳累,奔波劳碌,心系百姓,古之圣王不及多也!”
    第一位赞成者是冯去疾,博士周青臣生怕连第二位都赶不上,和人比赛似的窜起来大声说道。
    手舞足蹈,声情并茂。
    其后,赞成者如过江之鲫源源不断,朝堂一片陛下圣明之声。
    始皇帝先前说的是“要诸君知晓”,没有说“要诸君商讨”。这是通知而不是询问,只需要遵守而不需要有其他意见。
    在不知晓为何冯去疾反对始皇帝决定,而安然无恙的时,聪明人都不会效彷——姚贾的上卿之位刚刚罢免不久。
    “待至三月,朕巡行起处,咸阳一应事宜……”
    始皇帝试探地看向嬴成蟜,嬴成蟜回以跃跃欲试的眼神。
    方才他想蒙骜封侯,所以捏着鼻子站出来没有拒绝。
    监国他可不想,只要嬴政敢说,他就当场说不干。
    “不论大小,皆由皇后一言而决。”
    始皇帝移开视线,他才不跟竖子较劲,幼稚得很!
    群臣面面相觑,很是意外。
    秦国没有后宫不得干政的说法,秦国传统就是谁行谁上,女性也可。芈八子、华阳太后、赵太后都是如此。
    群臣的意外只是监国人不是嬴成蟜。
    始皇帝今日亲自造了这么大的声势,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虽然意外,但皇后监国也是常理,反对者寥寥。群臣再拜,言说“必听皇后调遣”,“以事陛下之态度事皇后”,“此举大善”。
    两件大事都办完,功德圆满,始皇帝欣然地听了一会彩虹屁,拍拍手掌,笑道:
    “诸事已毕,退……”
    “陛下!”
    “朝”字还没有喊出来,最前排站起来一个老人,打断了始皇帝言语。
    “臣王绾,请辞。”
    老丞相低着头,恭敬地道。
    嬴成蟜诧异望去,李斯诧异望去,冯去疾诧异望去,一众朝臣尽皆诧异望去。
    始皇帝刚抬起来的屁股又坐了回去,脸上喜色慢慢收敛回去。
    “为何。”
    “老臣年事已高,请陛下看在老臣兢兢业业十年不敢懈怠之处,准老臣归田。”
    始皇帝看了王绾半晌,高台下那个低着脑袋满头白发的身影,站在人群中却显得很是孤独,有些凄凉。
    “可。”
    始皇帝轻声道。
    “谢陛下。”
    王绾如释重负,露出今日第一个微笑。
    “冯去疾。”
    始皇帝揉着眉心。
    “臣在!”
    冯去疾第三次站起,沉声回应。
    “你可愿为右丞。”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