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九十七章屠杀  风起明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尔喀等部,这些部落与爱新觉罗家族有长期频繁的政治联姻。

    但是更多的蒙古部落是慑服于清军的强盛而被迫臣服。

    这也是为什么清军虽然占据了漠南蒙古,但是在入关之时,兵马却是并没有增长太多。

    察哈尔部,作为曾经的蒙古共主,林丹汗的部众在崇祯八年年被迫投降。

    虽然其子额哲被封亲王,但这种臣服充满了屈辱和不甘。

    清廷对察哈尔部最为警惕,管控也最严。

    清廷对这些部落的信任度较低,在入关这种关键战役中,不会将其作为主力征调,甚至还会防范他们。

    这一次的大规模征调,很大程度上是黄台吉的无奈之举。

    由于入关后战事进展远不如预期顺利,兵力损耗严重,黄台吉不得不向这些部落施加压力,强行征召其部众入伍。

    为了安抚他们,黄台吉甚至还给予了大量的金银、布帛、盐铁等作为补偿。

    如果战事顺利,清军一路高歌猛进,这些外藩蒙古诸部确实不敢轻易挑战清廷的威严。

    大概率会继续保持着一贯的表面恭顺与谦和,安心充当辅助角色。

    但实际上的情况却是恰恰相反。

    清军入关之后,面对着南军的顽强抵抗和凌厉反击,接连受挫,进展缓慢。

    不仅没有办法掌控重要关隘要地,甚至连关宁都没有办法打下来。

    在连番的战事之中,外藩蒙古诸部的兵马常常被用于当作炮灰和前锋。

    满蒙八旗的军兵一直保持着高人一等的姿态,驱使他们犹如奴隶牛马。

    驱使他们犹如奴隶牛马,动辄打骂呵斥。

    这一切,都让外藩蒙古诸部一众首领心中的不满与抵触情绪不断累积、加深。

    这些情况,陈望自然都是一清二楚。

    外藩蒙古诸部与清廷之间脆弱的纽带,只不过是建立在武力和利益之上。

    所以陈望早早的便派人与外藩蒙古诸部开始接触。

    固穆,就是他们一同推举出来的共同统领。

    不过乾坤未定之时,外藩蒙古诸部在大战的初期仍然还是站在清军一面。

    而陈望也从来就没有将决胜的希望寄托于外藩蒙古的反水。

    他要的,至始至终,都只是在清军主力遭遇惨败之时,外藩蒙古的倒戈一击,彻底的将军的主力绞杀在济宁东郊的旷野之上。

    陈望之所以选定济宁东郊作为决战的主战场,一直以来都是以这样考量的来行事。

    “呜????”

    低沉的号角声在济宁东郊的旷野之上响彻。

    济宁东郊正面的清军已经全线溃败,数以万计的清军此刻已经完全丧失了所有的组织和斗志,在靖南军两翼骑兵如同驱赶羊群般的追击下,正在向着北面仓皇奔逃,场面混乱到了极点。

    南面。

    在一声声极具节奏的步鼓声中,靖南军的步兵们正在重整阵线。

    很快,他们便再度排成一道又一道整齐密集的的赤色队列,汇聚成一片接着一片的赤色浪潮。

    各阵之中的掩护骑兵各列军阵,宛若一条条张牙舞爪的蛟龙一般,纵横在清军的溃兵浪潮之中。

    他们不断挥动着手中早已染满鲜血的屠刀,高效地进行着包括驱赶、杀戮、切割阵型等一系列的工作,进一步加剧着清军的崩溃。

    而在北面。

    外藩蒙古诸部的轻骑,也同样举起了手中的马刀,无情的屠杀着奔逃而来的清军溃兵。

    他们比起靖南军追击的部队更为的凶狠。

    长期以来所承受的压迫和歧视,此刻化为了愤怒的火焰和报复的欲望。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