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世宗篇23 官钱粮盐  汉世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   
    关于「二仓问题」的整治,在雍熙时代伴随着「赈贷制度」的调整完善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清理行动,效果显着,最终填补了大量亏空,给国家追回了不少损失。
    
    但,那也是差不多二十年前的事情,如此漫长的时间下来,也可想而知在这方面,又积累了怎样深重的弊病。贪腐亏空,监守自盗,中饱私囊,这些情况一点也不稀奇。
    
    最让刘文济感到「新奇」的,是有些官僚的作为,其手段可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们也不贪不拿,只是利用官仓公储中的粮米盐布来做生意,钱只有流动起来,才会产生更多价值,东西也一样。
    
    那些物资,如果躺在仓库里,就永远只是一堆死物,价值只会减不会增。但若是将之贩卖出去,既能保住其原本的价值,同时创造的额外的经济效益,还能填补衙门支出,给僚吏们发些福利。
    
    至于那些物资本身所承载的社会价值与赈济责任,在没有紧急事况发生时,也凸显不出来,真有问题了,那还有其他办法解决,永远不要小看官僚开动脑筋的能力。
    
    至于朝廷的监察,也不必过于担心,有的是漫天过海、移花接木的法子。重点在于,要把财富流动起来,这样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至于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人财物力的成本,也能轻松转嫁出去,于官府而言,甚至能名正言顺记在行政支出下,就那粮食来说,仓库检查、陈粮翻晒,这些可都是需要付出人财物力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这种做法,总归是违法的,若是过去,或许只能交给一些商贾,通过他们的渠道变卖,也得益于对外贸易的大发展,东南操持此事的官僚们,也找到了一些很合适的买家。
    
    比如安东、高丽、日本三国,东南鱼米之乡,产自东南的精细米,在三国上层权贵阶级从来都供不应求,即便是一般的糙米,也能卖个不错的价钱。对三国而言,这些基础的生存物资,都很稀缺。
    
    而对那些官府来说,只要把东西装船、运走,出港之后,风险也就迅速降到最低,毕竟出了海的东西,基本查无可差,只需把屁股底下料理干净即可......
    
    于是,仅仅盗卖官储这一项,就在江,浙挖出了一条庞大的官商勾结的利益链条。官商吏都杀了不少,朝廷执法以及幕后权贵两方一齐动手,斩断了不少链条枝节,但链条背后究竟牵扯了多少人
    
    与利益,谁也不知道。
    
    这件事,可谓是震动东南,甚至广传天下,然而其余道州的官僚听了,震慑于朝廷严厉惩戒的同时,内心之中也难免生出一股异样:原来,还能这么干,还得是东南那些同僚会玩,自己那些盗卖国财、挪用公款、贪污自肥的手段,实在失之简单粗暴、吃相难看,钱生出来的钱才是聪明、安稳的富贵......
    
    就像上海女教师事件,在全民批判指责、甚嚣尘上的同时,谁又能说得准,有多少lsp在暗地里羡慕那个男同学,把自己代入到「黄毛+学生」的角色中呢?
    
    于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官僚就开始发散思维,考虑如何借鉴东南之事,像闵粤这样的沿海地区,照抄即可,至于其他道州,就需要结合本地形势了。
    
    历史从来都是一个重复的过程,有一即有二,也不要去奢望杜绝、消灭什么的。于皇帝刘文济而言,经历东南之事后,最大的总结教训只有一点,官僚的思想教育、德行操守,还得加强,绝不能忽视罔顾这一点。除了吏部的考察培养,礼部的教育要求,宣慰司的宣扬传播,都得跟上......
    
    返程途中,銮驾又特地在淮南东道逗留许久,不是贪恋扬州的繁花似锦,而是一个字:盐。
    
    大汉帝国的盐业中心在哪里,毫无疑问在淮南东道,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河北海盐、河东矿盐、西北青白盐、剑南井盐都有所发展,并且产量获得了不小的提升,但这些地方的盐矿业加起来,也只能勉强和淮东盐打个平手。
    
    在淮东,有最密集的盐场、盐池,产量规模整个帝国无出其右;有最先进的制盐技术,各种新颖有效的验卤、结晶办法,各种提高生产率的工具与容器,打捞、保存、运输方面的优势,都是全国领先;还有基础庞大的经验丰富的盐民,在淮东沿海地区,得益于传统习惯,几乎每个农渔民,都有一手制盐的技术,即便很多人只掌握效率低下的煎炼法,但都为淮东盐业提供了最充足的人才资源。
    
    朝廷对淮东盐业也格外重视,在沿海州县盐场悉设盐监进行管理,又在杨州设立大监,进行总监、协调,「扬州总监」更是从三品的级别,只比扬州知府低一级。
    
    到建隆元年,天下盐池(场)共出盐七百余万石,淮东盐就占其半,这可是差不多两亿斤食盐,这样产量与规模,是亘古未有。
    
    朝廷通过制定盐法,对盐业实行严格控制,收获了丰富的税利,而淮东道官府,即便不提其他基础税收,仅靠盐利,日子就能过得十分滋润,何况其他农渔、水利、交通条件都不差。
    
    因此,伴随着盐业空前、快速、繁荣发展,再兼运河之利,淮东也一直是帝国经济版图上的一大巨头,扬州能成为排名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