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463章 化妆夜鱼人  公子威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赵玉林提议中枢院专门召开一次会议商讨两浙事务。

    孟珙和余街均无异议。

    隔日,国主赵飞燕召集中枢院,台鉴堂和草堂书院的三位老教授一起商讨两浙事宜。

    赵玉林首先发言:他说两浙眼下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国中之国,这是任何一个大国所不允许的,拖久了会给那些有裂土称王之心的宵小之徒竖起榜样,必须将两浙的问题迅速解决掉。

    曹友闻刚从建康府回来,对江东的情况非常熟悉,他说眼下咱们神威军的步军和水师已经完全包围了两浙,要打,绝对是压倒性的胜利。

    但他还是不主张立即付诸武力,他认为朝廷应该像当年临安策反咱新宋官员一样,向两浙的官员发出劝降信,奉劝他们认清形势,主动回到新宋治下。

    都察院华岳跟着发言,认为史贼在前朝为官也好,还是他独自施政两浙时期都做过不少害人害己的祸事,此贼和伪帝赵炳为了争权夺利在临安城里大打出手,以致生灵涂炭,不少无辜百姓死伤就是一大罪,根本就没有资格和中枢院谈啥合并回归事宜。

    眼下咱们神威军实力强大,威势正盛,根本就不用和史贼谈任何条件。甚至中枢院应当对两浙行割据的官员进行彻底清算。

    华岳讲到这里,诸公的思路便打开了,会场里你一言我一语的热闹起来。

    华岳所说的史贼,就是过去临安朝廷的史相史儿子。此贼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柄可谓好事不做,坏事做尽,多数临安来的官员都是明明白白。

    杜凡接着发言说:这是改朝换代,咱们督促他们回到新宋治下已经是仁至义尽,不能让他们无限期割据下去,否则还真如赵指挥使讲的会成为事实上的国中之国。

    然而,要是咱们中枢院不给临安前朝的官员以保命的承诺,他担心两浙很难接受朝廷的无条件投降。

    若是朝廷再大兵压境,必然激化矛盾导致兵戎相见。

    这时,草堂书院的特级教授乔行健发言了,这位老先生可是在临安朝廷做过宰辅的。

    老先生认为中枢院作出啥决定都不为过,改朝换代嘛,总要掉些脑袋的。但考虑到临安和成都都是同一个天下,同属一家,能和平解决还是和平解决的好。

    他赞同曹友闻的意见,认为成都也可以向临安的官员发出劝降、归顺的号令,朝廷可以授权两浙周边的步军和水师随时接受两浙归顺官员和军队的邀请进驻州县,迫使顽固分子认清形势,主动放弃分裂自治的幻想。

    乔阁老的话音刚落下,余街便开口了,他完全赞同乔阁老的主张,必须派出军队威胁两浙,否则这些人会继续做着井底之蛙的青天白日大梦。

    赵玉林点点头,提议公事房将诸公的意思整理一下,形成中枢院对两浙的公开诏令,待诸公审议后在《成都旬报》上公告,敦促两浙自行拆去割据政权。

    赵飞燕迅速将自己手里的记录交给顺直娣,小女子立即带着两个书记官忙碌去了。

    曹友闻笑呵呵的问:今日诸公齐聚庙堂商议国之大事,飞燕国主就不赏口饭吃以示褒奖?

    赵飞燕马上笑盈盈的说曹国主又在逗小女子开森啦,早就安排下了,诸公请去后堂用膳。近日温江县疏浚杨柳河抓了不少新鲜鲫鱼送来,咱们正好尝个鲜。

    诸公大悦,招呼着一齐朝后堂的小厅走去。桌子上,每个座位前放着的都是一条半斤大小的藿香鲫鱼。

    赵玉林觉得奇了,央金拉他坐下小声问傻啦吧唧的干啥?哥儿带本宫吃过的呐,师傅都说就是这个大小的鲫鱼肉质才鲜嫩耶。

    呵呵,呵呵,原来是她的主意。

    赵飞燕已经在招呼诸公用膳了,吃鱼就是要趁热才能吃出个鲜味儿呐。小女人不管左右了,拿起筷子叫开吃。

    次日,《成都旬报》刊登了新宋中枢院斥令两浙立即取消自治政权,接受成都中枢院节制的诏书,授权江西路、福建路和江苏路守备随时进驻两浙,下令南海编队常态化巡逻杭州湾。

    赵飞燕召集范钟、杜凡,孟珙和余街等临安过来的重臣分工,写信劝降两浙官员,鼓励两浙的地方官员直接举旗接受成都中书院号令。

    礼部将报纸的宣传作用发挥以来,接连三天在报纸上连篇刊载要求两浙回归的文章。草堂书院的特级教授乔行健亲自撰文,历数两浙小朝廷误国害民的勾当,奉劝史儿子认清形势,顺应潮流归降。

    乔行健都没有用归顺二字,而是用归降,奉劝史儿子那一帮子打小算盘的家伙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尽早归降,足见乔阁老看的明白。两浙的割据势力已经没有本钱和新宋叫板,还在那里死撑干啥?

    赵玉林非常赞赏中枢院的这一波运作,正津津有味的看着报纸呐,央金悄悄进来“哇”的一声大叫把他吓得可不轻,这丫夸张的拍着胸脯说:“笑死宝宝了,妹子这是要谋杀亲夫吗?”

    央金上去揪住他的耳朵扯了一把吼道:“谋你个头啊,本宫敢吗?就怕还没下手,左右的女人都把本宫给吃了呐。”

    赵玉林嘿嘿、嘿嘿的笑了,给她说新近收回那么多土地,吏部和户部应当好生谋划一下各路的调整和官吏职位设置了,他一边说一边坐下去继续半躺着读报。

    央金笑嘻嘻的说还要他啰嗦,真是个老头子,已经在做了。她说眼下最重要的是后院的稳定,将呼兰接回来吧。

    赵玉林不理,说她穷吃萝卜瞎操心,没见呼兰正忙着嘛。

    央金吩咐侍女换了新茶后说都是女人呐,呼兰年纪轻轻的一个人跑去导江县守着起街,明白人一眼就看出她这是在赌气啦,不去接回来别人还以为咱家的女人争风吃醋,姐妹不睦啦。

    四娘都来信了呢。

    央金说着话,顺手递给他四娘的书信。

    赵玉林打开来看,四娘把呼兰和孩子们夸了个遍,最后特别提到呼兰过年都不回家了,就要在临水街守着,这咋行?

    四娘要他去都江堰看看,给孩子们鼓劲。

    赵玉林当然明白,这分明是四娘要他去看看呼兰嘛。

    他叫央金和马灵儿一起先去看看,告诉呼兰过年时他也去水街。

    央金欢喜了,给他说正好打算给她爹置一栋宅子,就去临水街挑一栋咱们先住着,等她爹退休了正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