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时间进入吴始皇四十五年,即公元前469年,农历五月。
庆忌开始了自己称帝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出巡。
时年六十五岁的庆忌,得益于服用了尹喜、南荣等人炼制出来的灵丹妙药,身子骨还格外的英朗,身体机能和外表也都维持在了三十多岁的时候。
能不能延年益寿,庆忌还不得而知,至少那些灵丹妙药的作用是这样的。
趁着自己的身子骨还能折腾,庆忌打算看一看大吴的万里河山,且巡视一下诸藩王国。
这一次大规模出巡,庆忌带上了不少的大臣,以及宫娥、寺人、宿卫,大概万余人,千乘万骑,浩浩荡荡。
出巡队伍离开金陵之后,就一路向北,过邗沟,抵达了齐国的故都临淄。
临淄曾是天下第一都邑,商业发达,人口众多,堪称是天下重资之地。
哪怕是到了现在,临淄仍是仅次于金陵的经济重镇,每年为大吴提供的财政税收数以亿计。
“陛下万年!大吴万年!”
“陛下万年!万年!万万年!”
当出巡队伍抵达临淄的时候,渤海郡诸文武就领着临淄城数以万计的黎庶,到城门口夹道欢迎。
伴随着肃穆的号角声响起,庆忌的六御马车以及皇旗映入眼帘,所有人都高呼“陛下万年”,场面很是壮阔。
然而,庆忌只是掀开了马车的帘子,扫了一眼,并没有说什么,而是让出巡的队伍直接进入临淄城。
临淄城原本是齐国的国都,由于齐国是以礼来降的,所以临淄的宫殿并没有遭到任何破坏,只是宫中的金银财宝都被搜刮一空,而且年久失修了。
不过,这都不打紧,打扫一番,庆忌就能立即入住了。
进入临淄宫殿之后,庆忌就第一时间召见了渤海郡的诸文武,想慰问一下他们。
此时的庆忌坐在陛台之上,环视一周,只见渤海郡大大小小的诸文武都站在两边,让人感到疑惑的是,他们身上的官袍都显得非常破旧。
时至今日,大吴在关于衣冠制度上,已经有了明确规定。
官服清一色的黑,宽袖束腰,服饰实行“深衣制”。
颜色方面,按季节不同,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
虽有这样的区别,朝中大臣们上朝的话,都是穿的黑色官服。
而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冠帽,冠制特别复杂,有十六种之多。
官员在袍服外要佩挂组绶,平时官员随身携带官印,装于腰间的鞶囊中。
组是官印上的绦带,绶是用彩丝织成的长条形饰物,盖住装印的鞶囊或系于腹前及腰侧,故称“印绶”。
以绶的颜色标示身份的高低。
现在,庆忌入目所及之处,尽皆是穿着破旧官服的渤海郡诸文武,更磕碜的是,有人还穿着打补丁的官服。
什么情况?
临淄不是大吴的经济重镇吗?
庆忌皱了皱眉,问道:“二三子,尔等身上的官袍,何以这般破旧?”
“难道你们连一身崭新的官袍都买不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着实是让庆忌有些诧异的。
按理说,大吴对待官吏们的待遇都极为优握,众人还不至于出现生活窘迫的状况。
而且,官服一般都是由朝廷发放。
不过官服损坏了,需要官员自己掏钱购置。
作为渤海郡的郡守,鲍息站了出来,向庆忌禀告道:“陛下,实不相瞒,非是臣等买不起官服,而是确有难处。”
“前两年我渤海郡发生旱灾、蝗灾,赤地千里,治下子民颗粒无收,幸得陛下仁德,朝廷及时拨款,赈济灾民,才没有使渤海郡各地酿成饿殍遍地的惨祸。”
“然,我渤海郡之诸臣工,在自然灾害中也是个个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像臣的这件官袍,就是在推车的时候,不慎被撕开了一个口子,这才以补丁补上的。”
“臣哀民生之多艰,于是屡次鼓动郡内的官吏商贾,进行募捐,不少官吏都倾家荡产,也要救济灾民,实在可歌可泣。”
随着鲍息的话音一落,渤海郡的诸文武也都七嘴八舌的向庆忌进言,大肆赞扬了鲍息在任期间的功绩,以及在救灾过程中的所作所为。
“陛下,鲍大人真乃是我大吴的能臣干吏!”
“前两年发生蝗灾的时候,鲍郡守不止是组织了募捐活动,用来赈济灾民,还把自己的家产全部捐献出来了!”
“正是!”
“鲍大人在任期间,断桉如神,两袖清风,一向是为人所称道的!”
“鲍大人一直住在简陋的宅子里,明明是一个封疆大吏,一方郡守,却始终保持着朴素的作风。”
“他府上的仆役也不过七八人,只有一妻一妾,吃得还甚是简朴,跟普通人家没什么两样。”
“据说鲍大人家中一个月的开销,也不过三千钱。真是不敢想象!”
“若说到勤俭持家,莫过于鲍大人了。陛下,有一回臣到鲍大人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