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74章 山河社稷图  重生之吴霸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你便是师修?”
    庆忌坐在陛台之上,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坐在远处的师修。
    “回……回禀吴王,在下正是师修。”
    “哈哈哈哈!先生,寡人对你久仰大名了!”
    庆忌放声大笑道:“寡人去年悬赏重金,广纳天下乐师,为我大吴编撰一部《吴颂》,以流传于世,万古流芳!”
    “先生大名,早就名满天下,寡人还特意派了一人到魏郡,想请先生入吴,主持编撰《吴颂》乐曲之大事,只是听闻先生不见踪影,未曾想先生你已经入代,成了代国的使臣。”
    “想来,真是让寡人不胜唏嘘。先生有大才,何故舍吴而去代?”
    颂,基本意义有赞扬、祝愿等。
    这是祭祀时用的舞曲,配曲的歌词有些收在《诗经》里面,分周颂、鲁颂和商颂三类。
    庆忌自认为吴国功盖天下,自己也是文治武功无人可及,所以有必要做一部《吴颂》,来歌颂自己的功德。
    师修,也不是一个普通的乐师。
    师修的父亲是师襄,祖父是着名的“乐圣”师旷。
    师旷是晋国晋悼公平公时大臣,太宰,宫廷掌乐太师,古传太极拳开创者,教育家,思想家,最早提出“民贵君轻”。
    他善于卜卦推演,被尊崇为算命先生的祖师爷。
    他生而无目(一说为专心练琴自己刺瞎眼睛),故自称盲臣、暝臣。
    师旷博学多才,尤精音律,善弹琴,辨音力极强。
    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据说师旷可以听到天庭之音,他同时精通鸟兽语言,他抚琴时,能使凤凰来仪,是神话传说中顺风耳的原型。
    他的艺术造诣极高,着名琴曲《阳春》、《白雪》,即为其所作。
    作为师旷的儿子,师襄同样不简单。
    师襄擅击磬,也称磬襄,曾当过卫国的宫廷乐官,做过孔丘的礼乐师傅。
    到了师修这一代,同样是一个了不起的乐师。
    祖孙三代人,都是名满天下的乐师。
    “吴王谬赞了,敝臣……当……当不得吴王这般盛赞。”
    师修咽了一口唾沫,额头上不自觉的已经冒出了冷汗,说话的声音都在微微发颤,而不是结巴。
    庆忌见状,不由得眯起了眼睛,饶有兴致的问道:“先生,何故有惶恐之状?难不成,寡人长得太过吓人,以至于吓到了先生你?”
    “不敢。”
    师修连忙低下了头。
    坐在一边的豫政不卑不亢的朝着陛台之上的庆忌躬身行礼道:“还请吴王见谅。”
    “师修子是见到了吴国的威严,吴王之英武逼人,故而失态。”
    “他生于礼乐世家,曾为魏国乐官,却并未见过这种大场面!”
    闻言,庆忌笑了笑,道:“如此说来,豫政你是见过大场面之人?”
    ”不敢。敝臣是一个瞎子,如何见到过大场面?”
    庆忌打量了一下豫政,只见此人双目失明,眼睛是被刺瞎的,而非天生失明。
    这让庆忌不由得起了好奇心,问道:“豫子,恕寡人冒昧问一句,你一个瞎眼之人,代君如何信得过你,让你作为使者到咸阳商谈国之大事?”
    “……”
    还不等豫政回答,坐在一边的伯噽就出声讥讽道:“这实在是大不敬!”
    “难道代国没人了吗?代君无人可用乎?竟然派你一个瞎子出使我大吴,真是岂有此理!”
    闻言,豫政澹澹的道:“赵国并不是无人,只是我王信得过敝臣,这才让敝臣使吴。若吴王看不起残疾之人,敝臣这就回去,让我王再派一名使者入吴。”
    “这倒是不必。”
    庆忌眯着眼睛道:“只是,豫子,寡人着实是有些疑惑。你这眼瞎,似乎不是先天失明,而是被刺瞎的?”
    “吴王果真见识不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豫政低着头道:“吴王,实不相瞒,敝臣这双眼,是被刺客刺瞎的。不久前我王遭遇过一次行刺,是敝臣保护了我王,这才使我王信任敝臣,推心置腹。”
    “不过,敝臣也因此双目失明,眼珠子都被刺客所伤。”
    “原来如此。”
    庆忌这才姑且信了。
    毕竟,赵无恤在两个多月前遭遇的刺杀,瞒不住庆忌安插在代国的眼线。
    “豫子,你代国降吴,可有诚意?”
    “有赵国的山河社稷图,以及随侯珠,可为诚意!”
    对于这个事情,庆忌还是略知一二的。
    “山河社稷图何在?”
    “山河社稷图在此!”
    “呈上来。”
    “诺。”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