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倒过来才知道它是干啥的  我的系统不正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马王堆汉墓漆器,仍沿袭了楚人尚赤的风俗,以红色为主调。
    艳丽的红与黑相配,光亮照人,辅以赭、灰绿等色。
    这些色漆用丹砂、石黄和铅粉等矿物颜料与漆和油调和而成。
    从发展趋势看,时间越早越与楚漆器风格接近。
    马王堆2号墓主人下葬年代,早于1号、3号墓主人。
    其漆器风格与湖沙战国晚期楚漆器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1号、3号墓漆器风格,更显汉文化特点。
    至汉武帝理政以后,接受五德终始说,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发布诏令,宣布“改正朔,易服色”。
    《史记·孝武本纪》载,太初元年,“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尚黄”。
    于是,就以法令的形式确立起尚黄的制度。
    也就是说,我国人以黄为尊贵的思想意识,就是确立于汉代。
    这种思想观念的改变,也影响到漆器装饰的变化。
    汉武帝以后,便出现了以黄为主色调的漆器。
    与西汉早期常用对比强烈的正红、正黑色相比,西汉中晚期漆器,用色光滑、细腻、腴润。
    这一时期很少用正黑、正红。
    而是大量地采用酱紫、褐、黄褐、黑褐等为底色绘制图案。
    其他或是在朱色地上绘黄漆,在黑地上绘褐漆,漆绘色与底色色阶跨度不大。
    如湖沙望城风篷岭1号王室墓,出土的彩绘漆盘,盘蕊中黄褐漆色上朱、黑绘云龙纹。
    在褐漆底上朱绘卷云纹,其色阶跨度较小。
    这时期的漆绘,尤其是一个云的世界,曲线、长线、细线的世界。
    云纹不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抽象线条的构成,这是西汉中期漆绘的一个显著特点。
    既然色彩都改变了,那纹饰图案的传承与变异自然也不可避免。
    云气纹为汉初主流纹饰,云纹在战国中期以后开始流行,或许是人们对天人关系的态度发生转变的缘故。
    春秋以前的“畏天命”意识渐为“天人相与”(孟子)、“天人合一”(庄子)、“天人相分”(荀子)的观念所替代。
    加之楚人好鬼神,俊逸飘洒,依附于漆器上的云气凤鸟纹正好成为楚人抒发浪漫的对象。
    从马王堆汉墓漆器看,汉初云气纹得到更大的张扬。
    汉人好神仙,云气纹中加画各种神兽和神仙,构成一种新的被称为“云虚纹”的吉祥图案。
    云气纹还与其他纹饰结合,形成云龙纹、云凤纹等纹样。
    据统计,马王堆汉墓漆器上的云气纹,有十几种之多。
    这些云气纹犹如行云流水,运动感极强。
    流云飞动的装饰,成为这时期漆器纹饰最明显的标志。
    此外,羽化升仙、狩猎纹等也各具时代特点。
    汉武帝以后,漆器纹饰出现了变化。
    这一时期一改汉初艺术风格,出现了宣扬孝子、义士、圣君、四灵、五灵和富有生活气息故事题材的图案。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尊崇儒家、信奉道教、“三纲五常”、“忠孝仁义”的伦理道德观。
    这时流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灵又称四神,本是指方向的星辰,人们以四灵为吉祥守护神,常作漆器装饰。
    白虎、龟、龙、麒麟、凤凰为“五灵”纹,即“五德嘉符”传统吉祥图案,它是谶纬五行说在艺术上的具体反映。
    战国时期形成的五行学说,到汉代经过董仲舒以降经师们的发展,膨胀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体系。
    与汉初神秘主义盛行的漆器装饰风格相比,这时期装饰图案精巧,以写实或虚实相映的艺术表现手法为主。
    花枝摇曳或对鸟双禽之类的清新构图,成为主流审美旨趣。
    如湖沙杨家山304号汉墓,出土的银扣贴漆盒。
    上有金箔贴花纹饰,有红袍盘腿老者、拂袖起舞杂技者、玉兔、飞雁。
    还有飞禽走兽和几何卷云纹等图案,色泽上有浓、淡之别,代表着一种新型艺术风尚。
    湖沙望城风篷岭1号王室墓,出土的金箔银扣漆盒,贴画用金箔制成凤、虎、兔、马、飞鸟、草叶等图案。
    这些图案拼贴有序,装饰华丽,尤其是金箔上再细刻图案局部,生动直观,为西汉时期艺术珍品。
    总结起来就是,西汉漆器工艺在我国漆工艺史上,处于兴旺发达的历史阶段。
    它不仅继承了先秦漆器制造工艺的优良传统,还开拓了新的漆器工艺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特征。
    南湖西汉高级贵族墓出土的漆器,正好折射出这个时期漆器功能和工艺的传承与变异的发展历程。
    也是西汉漆器工艺空前繁荣的缩影,在我国漆工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