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拦截者的恐慌  我在异界有座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被星辉神殿通缉的巫师,肯定不会坐以待毙,而是要想方设法逃离。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e77  想尽一切办法,不给唐震得手的机会。  若是有机会时,一定会竭尽所能,镇压唐震或者将其杀死。  身为联盟修士,拥有深厚背景,能  小女孩名叫苏晚,六岁,住在离海岸线不远的渔港小镇。她父母是码头工人,每日早出晚归,在铁锈与咸腥中谋生。她由外婆带大,老人信佛,总在窗前点一盏油灯,说那是“为迷途的灵魂引路”。苏晚不吵不闹,喜欢蹲在退潮后的滩涂上捡贝壳,排成圆圈,嘴里哼着谁也没听过的调子像是风穿过石缝的声音,又像雨滴落在铜铃上的回响。  那天清晨,天光微亮,海面如铺了一层薄银。她赤脚跑向沙滩,裙角沾着露水。忽然,她停下脚步。一枚贝壳静静卧在湿沙中央,壳面流转着淡金色的纹路,像晨曦凝成的血脉。她弯腰拾起,指尖刚触到那温润的表面,胸口便轻轻一震仿佛有根极细的丝线,从心脏一直牵向深海。  她怔住,低头看手中的贝壳。纹路缓缓跳动,如同呼吸,一圈圈漾出看不见的波纹。她的瞳孔微微扩大,却没有害怕。就在那一瞬,耳边响起一声极轻的钟鸣,不似来自现实,倒像从记忆深处浮起。  “你听见了吗”她喃喃自语。  没有人回答。只有海风掠过耳畔,卷走细沙,留下空旷与寂静。  但苏晚知道,刚才那一声,是真的。  当晚,她做了一个梦。梦里她站在一片无边无际的镜湖之上,脚下是透明的冰层,下面沉睡着无数城市:有的如琉璃雕琢,有的似星尘凝聚,还有的漂浮在云雾之间,只露出塔尖。湖中央有一座孤岛,岛上矗立着一根断裂的青铜钟绳,随风轻轻摆动。  一个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第九颗星已归位,第十扇门将启。”  苏晚想问这是哪里,可张不开嘴。下一刻,湖面裂开,一道光柱冲天而起,直贯星河。她看见八颗星辰依次点亮,最后一颗却迟迟不动。直到一道小小的身影出现在湖心是个男孩,穿着洗得发白的短袖衫,手里握着一枚发光的贝壳。  那是林川。  他将贝壳投入湖底,整片水域瞬间燃烧起来,不是毁灭之火,而是温暖的金红色光芒,照亮了所有沉眠的城市。紧接着,那根断钟缓缓升起,重新接合,发出第一声、第二声第八声钟鸣接连回荡。第九声迟迟未至,却有千万个声音从世界各地汇聚而来孩童的笑声、老人的低语、母亲的哼唱、战士的誓言它们交织成一首无形的歌谣,终于推动了最后一响。  钟声落下时,苏晚猛然惊醒。  窗外,晨曦初露。她坐起身,发现手中仍紧握着那枚贝壳。它比昨夜更亮了些,内部似乎有液体流动,映出一座城市的轮廓和她在梦中看到的一模一样。  她没有告诉外婆,也没有去幼儿园。她悄悄背起小书包,装上干粮和水壶,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北走去。  他知道,自己必须找到那个地方。  三天后,她在一处废弃防波堤旁遇见了一位流浪诗人。那人衣衫破旧,头发花白,却用炭笔在水泥墙上写满了诗句:  “火种不灭,童心为引;钟声再起,新世将临。”  “当千万双眼睛同时睁开,黑暗便不再是黑夜。”  “你听见的钟声,是我遗落百年的回音。”  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一行字,被反复描画了数十遍:  “下一个拾起贝壳的孩子,将开启第十扇门。”  “你是谁”苏晚怯生生地问。  诗人抬头看了她一眼,忽然笑了:“我等了三十年,终于等到你。”  “你知道我要来”  “我不知道你叫什么,也不知道你从哪来。”诗人拿起一块碎玻璃,指向苏晚手中的贝壳,“但我认得信物。它是承梦贝,唯有能听见第九声钟鸣的人才能唤醒它。”  苏晚心跳加快:“钟声你说的是昨晚那声吗”  “不止昨晚。”诗人低声说,“那是第八声余波。真正的第九声,还未完全响起。它需要更多像你一样的孩子,把梦传下去。”  “可我只是个普通小孩”  “正因你是孩子,才最重要。”诗人站起身,拍掉尘土,“成年人早已忘了如何做梦。他们学会了怀疑、计算、恐惧。而你们不同。你们的心还没被锁死,还能听见世界的呼吸。”  苏晚低头看着贝壳,轻声问:“那我该做什么”  “去找他们。”诗人指向北方,“去见那些曾在春分之夜闭眼冥想的孩子。他们是持火者的种子,但许多人已经长大,渐渐忘记了梦境。你要唤醒他们。”  “如果他们不信呢”  “他们会信。”诗人眯起眼,“因为当你靠近他们时,他们的信物会震动。那是心灵之间的共鸣,骗不了人。”  苏晚似懂非懂,但她记住了这句话。  告别诗人后,她继续前行。途中,她开始尝试讲述自己的梦。起初没人相信,有人说她发烧烧坏了脑子,有人以为她在编故事骗饭吃。但在一所共感学院的旧址里,有个少年听完后突然愣住:“我也梦见过那片湖我还看见钟断了,我很害怕。”  接着又有一个女孩举手:“我家阁楼有个铁盒,每次我靠近,它都会震动。”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围上来,争先恐后地说起自己奇怪的梦境或家中异象。苏晚拿出贝壳,放在桌上。当第三个孩子伸手触碰它时,贝壳骤然发光,投射出一幅动态地图显示着全球各地闪烁的光点,每一个都对应一个“火裔之征”的觉醒者。  教室陷入沉默。  那一刻,他们全都明白了:这不是巧合,是一场召唤。  他们自发组成了“追光小组”,由苏晚领头,开始徒步穿越沿海村落,寻找其他可能觉醒的孩子。每到一处,他们就举办“梦会”围坐一圈,闭眼回忆梦境,然后分享细节。神奇的是,每当五个以上的孩子同时描述相似场景,空气中就会浮现淡淡的光影,勾勒出一座虚幻城市的轮廓。  与此同时,世界其他角落也在发生剧变。  南极科考队在冰盖下发现了“共感共振器”的完整原型机,其核心竟是一块儿童乳牙化石,经检测已有千年历史,唯一启动方式竟是百名儿童齐声朗诵远古童谣。

    非洲草原深处,一支游牧部落长老带领族人举行祭祀仪式,祭坛中央摆放着一块千年琥珀,内封一只发光飞蛾。当孩子们围绕祭坛跳舞时,飞蛾突然振翅,释放出一段全息影像:正是渊烬之城与织梦之城融合后的新城扩张过程。  美洲某心理研究所监测到一组特殊脑电数据:一群自闭症儿童在集体绘画时,竟无意识绘制出了完全一致的城市蓝图,包括尚未被发现的地下通道与能量节点。  而在亚洲大陆腹地,一座荒废多年的孤儿院突然传出歌声。监控显示,夜晚无人进入,但每晚十二点整,广播系统自动播放一首从未收录过的摇篮曲,歌词是:“火种不灭,童心为引;钟声再起,新世将临。”  科学家们震惊不已。他们终于意识到,这场全球性的精神觉醒,并非病毒或电磁干扰所致,而是一种“文明级心灵共振”由少数觉醒者作为起点,通过情感共鸣层层扩散,最终形成跨地域、跨文化的集体潜意识浪潮。  政府依旧试图干预。某些国家封锁网络关键词,逮捕传播“梦境信息”的教师与家长,甚至对觉醒儿童进行隔离观察。但他们很快发现,这些孩子身上并无异常生理指标,唯一的“症状”是他们的眼神格外清澈,言语中充满共情与希望。  更令人不安的是,一旦有人强行阻止他们讲述梦境,周围人群便会莫名产生强烈抵触情绪,甚至爆发群体抗议。仿佛某种无形的力量正在守护这场觉醒。  五年过去,苏晚已成长为少女。她终于抵达了传说中的“共梦之域”边缘一片位于太平洋深处的环形礁湖。湖心悬浮着八根巨柱的残影,前七根已有守护者,第八根顶端仍燃着纯净白焰,象征着“新城”的永恒存在。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站在湖边,手持铜铃,目光温柔。  那是阿梨。  “你来了。”阿梨说。  “我来了。”苏晚点头。  两人面对面站着,贝壳与铜铃同时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