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七章 梳理  晚唐浮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sp;   很多靺鞨氏族头人,为了好处敢出卖隔着一道山梁的另一个氏族,故谁要是叛乱了,朝廷一抓一个准。

    这么说吧,如果从现在开始,朝廷停止清理靺鞨部落,不再强制要求编户齐民的话,辽东原地进入太平盛世,不会再有任何叛乱。

    旗下代理人区域代理,负责收购某地的特产深入辽东各县乡的渤海商社,能量就是这么大,他们是辽东大地上的影子官府,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阿爷,投入的钱,迟早会赚回来的。有渤海商社在前,没人相信安南商社会亏本。”邵承节说道。

    折皇后端来一盘糕点,放在父子二人中间,说道“娘早就和你说过,第一年哪怕想办法补贴,也要把账做成盈利。满朝文武,胃口早被渤海商社吊起来了,安南商社成立得这般轰轰烈烈,结果第一年欠了一屁股债,二郎你操之过急了。”

    “是这个理。”邵树德说道“你以前打仗,就是恨不得一口吃掉敌人,过于操切了,这个毛病要改。不过确实不是什么大事,阿爷也就是点一下,你注意点就行了。在其他事情上,你做得很好,没有太过操切,国中也没有出现任何乱子,你镇场子的能力还是可以的。”

    “现在我要说第三件事,在为父班师之前,你是不是打算出兵征讨室韦”

    “是。”邵承节点头道“一些室韦部落与阿保机互相勾结,屡屡劫掠辽东,已成一祸害。儿打算征调禁、辽东府兵、北衙蕃兵,进剿室韦。”

    “为什么放弃了”邵树德问道。

    “因为阿爷已经班师,儿想着还是镇之以静好一些,便放弃了。”

    “你打算动用多少兵力”

    “抽调两三万禁军,多携马匹,再抽调辽东府兵一两万人,北衙蕃兵两万,足矣。现在不打,以后更费事。”

    邵树德微微颔首。

    几万兵力,对大夏来说真的是小意思了。

    自唐末以来,中原大地上无岁不战,尤其是朱全忠、李克用等人,年年打仗,哪次规模小于五万人了

    再联想到王朝中期以后,别说年年打仗了,就是隔几年打一次仗,财政都受不了,甚至打空国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是百姓吃苦耐劳的能力差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唐朝了,从立国到天宝年间,四线开战,最远的战线离长安一万多里,经济还臻于鼎盛

    其间的奥妙,邵树德也想明白了,核心是成本谁来承担

    “你的思路整体没错。”邵树德整理了下想法,道“现在不打,以后更麻烦。不过有一点想错了,打阿保机和室韦,根本用不着那么多兵,三万精兵足矣。契丹、室韦与咱们不一样,他们要放牧,要忙农活,一年中能打仗的时间不多。而咱们都是职业武人,年头到年尾,可以一直陪他们玩。”

    “抽调个一万禁军骑兵、一万骑马步兵。再从各蕃部征召轻骑,这个出三百,那个出五百,不伤他们根本,但凑一凑,一万人就来了。有此三万兵,在辽东牧马,收集消息,一有机会就杀上去,多来个几次,他们就受不了了,要么远走,要么投降。”

    “以前阿爷懒得搭理他们。但他们既然自己找死,那就怪不得谁了。明年”说到这里,邵树德顿了顿,道“作为太子,也该熟悉下全国各道州了。今年你巡视河北、辽东二道,室韦诸部,一并解决了吧。”

    “儿遵旨。”邵承节应道,神色间略略有些欣喜。

    “现在说第四件事”邵树德接着说道“你下令在宛叶走廊新修陂池,何故”

    他提到的是方城口的船闸,也就是襄汉漕渠的关键点。

    方城口那地方,前方有河流可通航,后方也有河流可通航,但就差方城口那一小段。

    历史上赵二试了两次,功败垂成,最接近一次就差几米高差。

    邵树德没费那个事,直接修建船闸,使用山顶运河通过。

    确实成功了,但现在出现一个问题枯水期水不够,不能全年通航。

    这地方本身就是靠上游蓄水,流入关闭的闸门内,慢慢把船升高,接入宛叶走廊内的河道,令其越过方城口中国古代称之为斗门、船闸,西方称之为“山顶运河”,顾名思义,如何让船翻过一座山。

    船闸每一次升船完毕后,都要放水。多放几次,上游蓄下的水就不够用了,十分蛋疼。

    再联想到之前船闸放水时把下游河堤冲毁的事情,这事几乎快成邵树德的心病了。

    “水不够用,故多修三个陂池,再征发夫子,开挖沟渠,令其连通斗门,需要时放水补充。”邵承节说道。

    “果然。”邵树德叹道“试试吧,多点水,也能多通一些船。”

    “现在说海上之事。”邵树德看了眼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的十郎,笑了笑,道“淮海道的听望司分部上报,如今出海之人愈来愈多,且购置强弓劲弩,掠人为奴,四处发卖,你觉得这事该怎么处置”

    邵承节一听,立刻说道“或可让渤海商社的人出面,私下里找那些船长谈谈,如果敢劫掠商船或大夏百姓,朝廷便要掘他们的根。”

    海商或者说海盗,好管吗

    看似不好管,其实又很好管。

    他们终究是要上岸的,在岸上也有家人。他们出海劫掠的目的,始终是为了求财。赚到钱后,还是会回岸上当富家翁的。

    朝廷只要消息灵通,抓捕他们不成问题。

    真正无法抓捕的,那都是有保护伞。

    “你觉得这些人出海,于国有利吗”邵树德问道。

    “这些人亦商亦盗,看似名声不好,但去岁捕了两头鲸、海豹、海狮、海象、海獭、海狗若干,就连父亲吃糕点的筷子,都是海象牙制成的。”邵承节说道“只要他们卖货给渤海商社,给市舶使缴税,儿觉得问题不大。海上行商的,儿敢说,十个有八个是海盗,还有两个在准备当海盗。”

    “哈哈”邵树德大笑。

    海商与海盗,确实是一体两面。大海上没有王法,你无法约束任何人,贪婪之心上来了,什么事都敢干。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