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3章 父母所愿方是人道中的孝道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  伏生大惊,脚步没站稳,后退半步,脸上是惶恐掺杂着迷惑。
    从蜡祭时始皇帝的态度,再对人情世故不擅长的伏生也看的出来,秦二世或许不是太子嬴扶苏,而是眼前的长安君。
    且蜡祭过后,“一子立二王”,“长安君让王位予陛下”的传言也在臣属间展开,说的有鼻子有眼。
    闻听的伏生初听虽不信,但见始皇帝没有阻止迹象,且各个老臣口诉过去往事一致,几乎没有偏差后,也是将信将疑。
    为何这样一位出生王室,有望登临王位,甚至让出了王位的天下最贵者,会生出这样逆反的想法——我反我自己?
    这样的想法,只应该是出身卑微,读书,勘破了儒家本质的大儒才会生出的想法——譬如伏生本人。
    没有经历过苦难,便无法理解苦难。
    嬴成蟜从座位上站起,绕着仅是用一块劣木打造的桌案走下。
    “父母爱子女,这份爱是不掺杂功利,不追求回报的爱。但儒家却非要将这份爱定性,定出父母故,不守孝三年便是不孝的礼仪。”
    这不是儒家定的,这是周朝定的……伏生在心中言说。
    话虽没有说出口,脸上却有些许异样,嬴成蟜一眼见之。
    “孔丘弟子宰我问孔丘:‘父母去世,守孝三年时间也太长了,一年也就可以了罢。’”
    “孔丘答:‘你父母去世不到三年便吃精米,穿锦缎衣,你心安乎?’”
    “宰我道:‘心安。’”
    “孔丘说:‘你心安就去做吧,君子居丧期间,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家里不觉得舒适。如今你心安,那便去做好了。’”
    “这是《论语》中记述过的,我这番解读,不是曲解罢?”
    伏生笑了,微微拱手。
    “长安君所言,正是其中真义。”
    嬴成蟜满意点头。
    “很好。
    “逝去的父母会想要看到自己的孩子过三年苦日子,不能吃精米,不能吃绸缎乎?不会。”
    “他们在子女三岁前,经历了最辛苦的三年也没有放弃子女,不是为了死后让子女受三年苦的。”
    “让子女受三年苦的,是儒家,是孔丘,是上位者,是贵族!”
    “是希望以此让天下人弯下膝盖,躬下身躯,来消磨血性,学会顺从!”
    听着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伏生面容却依旧保持着笑容,没有反驳。
    嬴成蟜静待伏生辩驳,未等到其开口,深深地看了还能笑出来的伏生一眼。
    我果然没有猜错,精通儒家经典,后世《尚书》的经传者,大儒伏生,怎么可能不知儒家内旨……
    “提倡孝道,不能背离人道。本君阿父在世之时,常因本君而欢笑。”
    “本君为阿父排忧解难,侍奉阿父。阿父去世后,本君未守孝三年。依先生看来,敢问本君是一个孝,还是不孝呢?”
    伏生笑着道:
    “庄襄先王致力大秦一统,其思虑多是国事,少为家事,在位时朝堂派别错综不一。”
    “生在咸阳听了许多长安君之传闻,若长安君真是众望所归,整合秦国势力。为先父处理朝政,无人不服。找回始皇帝陛下,了结庄襄先王心病。让位兄长,完成先父一统天下之遗愿。”
    “国事,家事,大事,小事,长安君一并为阿父处置。于孝道上言,天下再没有比长安君更孝顺的人了。”
    嬴成蟜走进伏生,揪了揪伏生的脸皮,仔细观察根部肤色。
    “你当真是伏生?不是戴了人皮面具的周青臣乎?”
    这马屁拍的,实在是响。
    嬴成蟜高举双臂,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又捂着嘴打了个呵欠。
    “看来我和先生达成了共识。”
    “给阿父阿母尽孝要在生前,死后枯坐三年不是给阿父阿母尽孝,而是给上位者尽孝。”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方是阿父阿母所愿,方是人道中的孝道。”
    “儒家礼仪中这些有许多,都废了罢。道家那边热火朝天建设新家园,你们这边一群人在坟墓前守孝,凭什么比得过道家。”
    醉心于经典,不问世事的大儒伏生拱着手。
    “唯。”
    善。
    他在心中道。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