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零六章万里之遥  风起明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三日之后,京师北郊。

    朝阳初升,官道两旁旌旗招展,数以万计的蒙古轻骑排布着整齐的队伍,静静的肃立在向北延伸的官道上。

    陈望身着赤色蟒衣,外罩鱼鳞齐腰甲。

    他的左手轻按腰间雁翎刀,右手虚挎玉带,身姿挺拔如松,站立在一众靖南军将领的最前方。

    在他的身侧身后,是近卫师全副武装的一万三千名战兵。

    固穆率领一众蒙古台吉半跪于地,皆作明将装束。

    赤色罩甲鲜明夺目,尖顶铁盔上红缨轻颤。

    陈望坦然受礼,伸手虚抬。

    固等人看到了陈望的示意,才敢站起身来,但是仍然不忘恭敬。

    陈望的目光并没有停留在固的身上太久,而是转移到了和固穆站在一起的陈功身上。

    陈功头戴凤翅盔,身着山纹甲,按着鞋带上挂着的腰刀,整个人显得气宇轩昂。

    感受到了陈望投来的目光,陈功的脸上带上了笑意,下意识的挺起了胸膛,右手也不自觉握紧了腰刀的刀柄。

    陈望的脸上也同样露出了些许的笑容。

    一直以来,陈功大部分的时间都跟在他的左右。

    从最初的莽撞冲动,到后来的持重干练,逐渐的蜕变,哪怕是与曹变相比也是不遑多让。

    曾经那个跟在他鞍前马后的青年,如今已然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材。

    陈望举步向前,走到了陈功的近前。

    比起陈望,陈功要稍稍矮上些许。

    或许是少时家中的吃食不够,母亲心疼长子劳苦,偷偷匀出了更多粮食的缘故。

    陈望凝视着陈功的脸庞,凝视着那张与自己眉目相仿的面容。

    旧时的记忆与眼前的景象渐渐重叠。

    旧时辽东的时候,那个在逃亡路上,努力背负着仅存家当的瘦小背影。

    那个在他外出劳作,总是抢着帮忙的少年。

    “大哥,你休息一下,我去给阿娘帮忙。”

    那个在崇祯八年时,义无反顾跟随着他,在阵中乱战之时,拼命冲在他身前的青年。

    “大哥自然有大哥的道理,我听大哥的就好。”

    “我明白的,大哥。”

    “大哥放心,我绝不会让大哥失望!"

    往昔那个瘦弱却坚韧的少年,与眼前这位英武的将领。

    两道身影在陈望的眼前慢慢的融合在了一起。

    不知道为什么,陈望感觉鼻尖有些发酸。

    陈望缓缓伸出手,整了整陈功略微有些凌乱的衣襟。

    陈望的喉结上下涌动,他的心中有着千言万语,有着无数想要嘱托的事情。

    然而当那万千的思绪到了嘴边之时,却只化作一句最为简单,也最为朴素的关怀。

    “草原苦寒,关外不比关内,记得多穿衣服,保重身体。”

    陈望的手缓缓滑下,落在了陈功的臂膀上。

    他的目光扫过远处肃立的蒙古骑兵,陈望心知要真正掌控漠南,单靠固穆的归顺远远不够。

    如今的土默特部实力不够,哪怕是固有着他的支持。

    如今大军南下在即,西北的战事也要坚固,西南的乱局愈演愈烈。

    北国很多地方他也没有办法维持强而有力的统治。

    他没有办法在北国留下太多的部队。

    京杭运河虽然已经畅通,沿海的海运也逐渐兴起,天津港的码头之上空前的繁荣。

    但是这一次的北伐,二十余万大军,数十万的随军民夫,已经将南军积累下的粮草几乎耗尽。

    北国经受天灾、疫病,战乱的连番摧残,民生凋敝的已经快要不成样子。

    南国也因为万民军的肆虐,以及不间断的战乱与天灾影响,困顿了许多。

    放眼四海,皆需休养生息。

    一切,必须要等到来年。

    崇祯十七年......

    不。

    现在。

    已经没有了崇祯十七年......

    一切都已经彻底的改变了。

    等到明年。

    神州大地将会使用新皇的年号。

    明年,是隆武元年。

    陈望的思绪发散。

    如今高居于南京皇城的皇帝,是他一手推上的隆武帝。

    那位皇帝。

    在历史上,就并非是一个甘愿任人摆布的君主。

    唐世平从南京传来的密报,都佐证了这一点。

    不过那位皇帝。

    他的心,终究还是更重视家国大义。

    那位隆武帝,从来没有对于北伐有任何的意见。

    他性情刚毅,若逢太平盛世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