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我们走了,万一蒙古人从长城入寇,鞑虏铁骑朝发夕至,战祸若是波及大同......”
姜?摇了摇头,平静道。
“漠南蒙古诸部的主力,如今都在陈望的监视之下,但有异动,顷刻覆灭。”
“济宁之战,陈望一战而破十七万清军,阵斩黄台吉,威加海内,声传九边。”
“漠南的蒙古诸部在这样的时刻,你觉得他们还有胆量南下犯边吗?”
济宁城外,陈望用五万多颗首级,在府河的南岸筑了整整八座京观。
济宁一战,靖南军的威名传遍天下,蒙古诸部亲眼见证了靖南军的恐怖,传言传到了大漠之后,诸部皆是勒马止步于长城之外。
这些时日之间,姜?甚至没有收到了一封蒙兵扰境的报告。
足以见蒙古诸部确实被济宁之战所震慑。
“这个借口站不住脚,不要去想了。”
姜?回忆着陈望写给他的书信。
他的心中对于陈望极为忌惮。
他感觉陈望,完全洞悉了他的想法。
在很多的地方,甚至比他还要了解他自己。
他确信自己的密谋完全不为外人而知。
但是陈望居然事先便恭祝他拿下大同,而后命令他移镇向南。
书信到达的时候,正是在他从大同府衙出来的当晚。
由大同府内南军情报司的坐探亲手递交给他的。
陈望早就知道他会提前发难,知晓他能够斩杀田见秀,吞并驻守在大同的顺军。
“总镇。”
就在众人缄默之时,一道沉闷的声音传来打破了沉寂的气氛。
众人视线转移,最终落在了王辅臣的身上。
出言者,正是刚刚从城外归来复命的王辅臣。
姜?眼神微动,有些疑惑的看向了王辅臣。
“总镇,心中,可有并吞天下之志?”
王辅臣微微躬身,他的身姿挺拔如松,他的一双眸子亮得惊人,神色却异乎寻常的平静,仿佛刚才那句石破天惊的问话,不过是寻常的军情禀报。
姜?的眉头微微皱起,脸上掠过一丝不解其意的神色。
站在他身旁的姜?则是神色骤变,眼中闪过一丝惊怒,张口正欲斥责这大胆无伦的言辞,却被姜?抬起的手臂无声的制止了。
姜?目视着王辅臣,摇了摇头。
王辅臣对周遭其他将领或惊疑,或审视的目光毫不在意。在得到姜?否定的答案后,他神色不变,继续说道:
“既然总镇并无逐鹿之心。”
“那么卑职以为,此番我镇全师南下,其实并非坏事。”
“接着说。’
姜?眼神微动,略一沉吟,示意王辅臣继续言语。
“陈望麾下带甲之士数十万,据南国而连中原两淮之地。”
“此番北上大败建奴,克复北国,声势如日。”
“陈望之心,路人皆知,如今大明虽仍尚存,但是等到天下一统之时,改换门庭不过旦夕之间。”
姜?微微颔首。
如今整个南国都在陈望的控制之下。
天子虽然还是朱家的天子。
但是实际上,谁都知道,真正的实权完全掌握在陈望的手上。
陈望之所以还遵奉着朱家的天子,不过是还需要大明这面旗帜。
甚至不需要天下的一统,陈望就可以再进一步,龙袍加身。
陈望之所以还没有真正登位,不过是想要更加的名正言顺。
届时,陈望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之名,接受禅让,完全当的上一句顺天应人。
王辅臣见姜?默许,继续进言。
“总镇既无登临九五之心,所求不过是保全己身光耀门楣,又何须执着于大同这一隅基业?”
“如今顺军主力尽数集结于潼关一线,余众各地之兵孱弱无比,我等此番南下必将连战连捷,势如破竹!”
王辅臣的双臂微微颤抖,一双眸子亮的惊人,呼吸也随之急促了些许。
“总镇正可借此良机,取赫赫军功,不仅可以一洗此前污名,更可凭此登临高位,封爵拜将,乃至位列王侯,保全富贵于新朝。”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