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七十五章大风  风起明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蒙古的伤亡并不大,绿营兵和汉军的兵力减员差不多有万人。

    外藩蒙古本来仅有三万人,多出来的这一万人,是围攻宁远的部队撤围后,从一片石绕道入关。

    清军已经彻底放弃了进取关宁的想法,余众全面收缩回援,固守松锦一带。

    “八万五千人………………”

    陈望看着沙盘之上,济宁城南密密麻麻,代表着清军的蓝色军旗。

    如今济宁城,多尔衮在城中有万余兵马。

    驻防在西面的豪格所部是两蓝旗为主力的三万兵马。

    西面则是有三万的兵力,汇合黄台吉所部,兵力逾十一万。

    而现在防守着西线的沿岸的,是河南镇的第五、第六、第七三师,共计三万六千人。

    陈永福所部驻防济宁城东南的演武场内。

    整个济宁的东面,共有四万六千战兵。

    本应有四万八千人,但是连番的战事,伤亡总数迫近到了两千。

    这些兵力,自然是不足以支撑整个大局。

    陈望的目光从沙盘之上缓缓扫过。

    驻防在西面,镇守着鳌关的是曹变蛟所领的湖广镇第三师,共有两万左右的军兵。

    “让刘国能接任曹变蛟鳌关守将的职责,率领步兵守备鳌关,所有的火炮全部留下,着曹变蛟即刻领麾下精骑六千至济宁城东与陈永福合营。”

    从济宁城西被河水环绕,又有马场湖作为天险。

    清军根本没有什么水师,为了阻拦南军的水师北上,几乎将所有的舟船都沉在了运河的沿途。

    济宁城东,本来就是陈望预留的与清军决战的地点。

    因此在进攻济宁的这一个月时间以来,作为城西重要水关的鳌关,在大量民夫的努力之下,修建了足以护卫整个西面的堡垒群。

    随着春汛的到来,济宁周边的河水都上涨了许多,大军要想渡河,铺设浮桥的难度也大大的增加了。

    曹变蛟湖广镇第三师共有五营,总兵力逾两万。

    哪怕是曹变蛟带走了六千的精骑,刘国能的麾下还有一万四千的兵马。

    这些兵马用来进攻虽然乏力不足,但是若只是防守,这些兵力依托着此前修建的堡垒群,足以支撑整个西面的战局。

    代正霖侍立在陈望的身侧,他看到了陈望将目光投到了济宁城南的区域,心中会意,当下将济宁城南的情况讲述开来。

    “济宁城南部、东部城墙多为我军炮火所摧毁,大段城墙倒塌,城门也被我军利用障碍堵塞,难以及时调兵驰援。”

    “但是济宁作为城池,仍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援作用。”

    “黄台吉所部驰援而来,因为我军的限制,必然会先在济宁城东北处,原济宁清军城南大营处停驻。”

    “清军援军可以从济宁城南大营,直接进入济宁城中,自济宁城出,进攻济宁城南。”

    “我军必须要在济宁城南地区留下一定的部队,以防备可能到来的袭击。”

    陈望点了点头,如今参谋司的发展迅速。

    最开始的时候,参谋司从各营之中选拔出的青年军官们,一直都只是学习,根本就没有谏言的能力。

    大部分的时候,都是陈望将将校们召集而来,参谋司作为情报提供,军情分析,将校们建言献策。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参谋司的这些青年武官们逐渐的成长。

    参谋司真正的开始运作,他们学会了如何打仗,如何制定方略,如何未雨绸缪,假设情况预防可能到来的袭击,并为此制定相对应的方案。

    参谋司的步入正轨,也让陈望少了许多的工作,精力消耗也更加的少了。

    “参谋司的意见是什么。”

    陈望没有直接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虽然对于如何的部署,他的心中早有决定,但是在听到了参谋司的汇报之后,陈望改变了决定,询问起了参谋司的意见。

    代正霖微微一怔,一般情况下,这种大规模的军事调动,陈望很少询问参谋司的意见。

    不过也只是稍微的停顿,代正霖很快便恢复了干练。

    “参谋司意见,自济宁往城南,主要在于两地,一为城西南之草桥,二则为济宁城正南之绩水关。”

    “春汛之后,河水上涨,只需要毁掉这两处关桥,便可使得清军难以调动大军渡河南下。”

    “我军只需要在后方,济安桥、下关这两处关桥设防,布设炮台十三座,便可以完全遏制清军南下,对于我们在城西城东两地的部队所造成的威胁。

    代正霖一边说着,参谋司的参谋武官也随之将一面面代表着炮队的旗帜插在相应的地方。

    “具体部署如下:令湖广镇第一师留下三千步兵以守济安桥,下新关使河南镇第三师同样留下三千步兵。”

    “十三座炮台,留下重炮十三门,野战火炮五十二门,每座炮台共五门火炮,足以支撑整个战局,瓦解清军南下之势。”

    “济宁城南城东两处城墙的炮台,基本已经被我军重炮阵地所摧毁,也难以对我军的部署造成威胁。”

    “如此,湖广镇第一师可调动兵力为一万六千人,河南镇第三师可以调动兵力为八千人,全部可以调往城东。”

    陈望的目光随着沙盘周围参谋武官的部署而游动。

    战场的局势也随着而逐渐的变得明朗了起来。

    陈望心中盘算。

    陈永福、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四部,合计有战兵四万六千余人。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