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6章 三番五次辞交趾,金銮殿上溅五步  隋唐天字七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个例和特例,更能体现真实的人性。

    有官员自己撞到李世民的枪口上来了。

    他就是卢祖尚,他的死是一个冤案。

    卢祖尚是隋末枭雄,当时宇文化及弑逆杨广之后,率领骁勇精锐西进北上,他派人招抚卢祖尚,但他不为所动。

    卢祖尚召集乡里豪杰,歃血为盟,誓死守卫家乡。

    宇文化及看到他们众志成城,也不愿意做无谓的浪费和牺牲,道不同,不相为谋,就置之不理,绕过卢祖尚继续前行。

    卢祖尚此人有忠君爱国之志,一生从不做逆人。

    当越王杨侗在洛阳即位,他立即归降;但王世充篡逆之后,他就归心于长安李渊。

    他是李唐王朝的元老功勋,并且他在朝野之间,以才兼文武,谦平公直闻名,这当然是一个可以托付之臣。

    他一生以顺生,以顺成,唯一一次逆反,就碰上了李世民。

    当时,李世民倾心于他的久著声名,征他入朝,充满希冀地对他说:“交趾久不得人,须卿镇抚。”

    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差使。

    交趾远在五岭更南的海角天涯,是大地的尽头,再远就是茫茫大海。

    大概在今天的越南北部,这已是中国古代地理和认识范围内,最偏远最蛮荒的地区。

    卢祖尚一生正直体国,在朝堂之上,想都没想,立即就应承了李世民的请求。

    但镇抚交趾,真的是一个大坑。

    卢祖尚退朝回家之后,在家人和朋友的劝说下,才发现事情的严重性和可怕性。

    一入交趾,终生无望。

    这不仅是指仕途方面,而是指整个的人生。

    在交趾的那些年,就会成为一片空白,蛮荒之地,蛮陌之民,蛮夷是也,而其地其俗,都可能让人在有生之年,也无北返的希望。

    卢祖尚后悔了。

    他准备回绝李世民。

    卢祖尚找了个理由,说自己旧疾复发,不堪远行,但这是当面答应过皇帝的,现在想出尔反尔,卢祖尚难免心中惴惴,为了表演逼真,他大概也找了医生,出具了证明之类。

    李世民当然知道个中真义,自己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愿意远行的良臣,当然不能就这样算了。

    他派遣杜如晦专程去卢祖尚的家中,做他的思想工作。

    杜如晦带来了李世民的问候,也是旨意。

    双方都是千年的王八,提都不提生病的事,杜如晦宣读了圣旨,双方例行公事,谁也无法说服谁。

    李世民打出了感情牌,他让卢祖尚的妻兄去说服他。

    “匹夫犹重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

    为了解决卢祖尚的后顾之忧,李世民特别许诺,“宜可早行,三年必自相召,卿勿推拒,朕不食言。”

    但卢祖尚已经走上了托病之路,必须一条道走到黑,他坚决不愿意去交趾赴任。

    李世民当面在朝廷之上和卢祖尚明辩道理,但卢祖尚不动如山,不为所动。

    李世民无法下台,后果非常严重,他盛怒之下说道:“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

    卢祖尚的运气不好,李世民这句话,其实在心理,已经憋了很久了。

    因为李世民一意要做明君,虚心纳谏,集思广益,好处是确实可以少犯错误,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魏征等谏臣天天拿着放大镜,去找寻自己的失误和差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这种有意为之的压制和克制,让李世民喘不过气来,但他又只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天下为公,从大处着眼,于国于民,以大利大义来决定自己的行事准则。

    但对于个人而言,这种生活,实在不堪忍受。

    可以想象一下,夫妻之间,当有人时时处处挑剔你的毛病,并且老是出言不逊,语中带刺的日子,你又怎么过的下去。

    更重要的是,你还要演戏,他们即使有过份的挑剔行为,还要表扬,要赏赐,这是一种多累多痛苦的生活。

    是人都有土性,李世民受够了。

    卢祖尚抗命一事,引爆了他的情绪,他失去了理智,命令卫士在朝堂之上,当着所有大臣的面,立即处斩卢祖尚。

    这不仅是处斩一人,也是给所有的大臣们看,我李世民虽然愿意和大家富贵到老,但我是这个天地之间,唯一的君王。

    天地以下,君王最大。

    李世民一朝,鲜血第一次洒满了朝臣的眼帘和心窝。

    非常奇怪,以进谏纳谏著称于后世的贞观一朝,在这个明显过重的判决之前,竟然没有人当面阻止劝谏。

    更大的可能是,当时朝臣们确实被李世民的盛怒和真怒吓破了胆,他们也不敢站出来。

    因为最大的可能是,站出来进谏的人,就是代替卢祖尚镇抚交趾的人选。

    人都是自私的,在生死关头,在最紧要的抉择时间,如果有选择,就一定会趋利避害。

    人皆如此,也无法过于指责。

    李世民并不是一个嗜杀的人,他一时激愤之下,激情杀人,冷静过后,自觉所做所为,于理于义,颇有不合。

    李世民心情郁郁不平,这成了一块心病。

    他终于忍不住,主动和大臣们讨论起这件事来,繁华落尽,风声过后,魏征也说出心声,认为此事李世民太过。

    李世民心中大有悔意,他也叹息说:“向者卢祖尚虽失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