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1章 逼反必反火燎原,河北黑闼叛复来  隋唐天字七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河北的军事力量,底子还在。
    窦建德虽然失败被斩,但他的军队主力,并没有完全被消灭,李世民在虎牢一次就释放了五万俘虏,再加上河北未出征的兵将,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他们中有些人,在窦建德的遗孀向李唐投诚时,收获了丰厚的财富,但很多人却依然挣扎在生死困顿的边缘。
    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一碗水没端平,总会聚集怨气,小隙成大乱。
    导火索也存在。
    李唐的统治,实际上回到了原来隋朝的正常统治秩序,相较杨隋,虽然并不残暴,但换汤不换药,该有的规矩一样不可少。
    而窦建德的离去,让河北暂时失去了秩序,各地兵将趁势盗取官府财宝,或者种种扰民行为,在所避免。
    整个社会乱成一锅粥。
    李唐急于求成,或者说是过于托大,他们选择高压的应对方式。
    任何犯罪行为,都被施以严厉的处罚手段,或是拘禁,或是鞭打捶挞,针对的人群,就是窦建德的旧部。
    这难免引起他们的不安,或者,李唐想重新割一次韭菜?
    更让人困惑的是,窦建德伏诛之后,李渊发布一道诏令,征集窦建德手下大将,比如范愿、董康买等进入长安,觐见皇帝本人。
    这是秋后算账?他们是自投罗网吗?
    恰好高雅贤也亡命逃到了贝州,他是被官府搜捕而被逼逃亡的。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鸟尽弓藏,秋后算账,是自然之理。
    他们不相信李渊,不甘心束手待毙,聚在一起商量定计:“王世充以洛阳降唐,其将相大臣段达、单雄信等皆夷灭;吾属到长安,必不免矣。”
    他们这种分析合情合理,按李渊的行事风格,这是大概率发生的,至少不是叫他们去升官发财。
    既然必有一死,那就要死得有价值一些。
    他们接着对于李唐王朝的背信弃义大为不齿,“吾属自十年以来,身经百战,当死久矣,今何惜余生,不以之立事。且夏王(窦建德)得淮安王(李神通),遇以客礼,唐得夏王即杀之。”
    毫无疑问,他们下了定论:“吾属皆为夏王所厚,今不为之报仇,将无以见天下之士。”
    计议已定,再次揭竿而起,要死也要站着死,在战场之上,那是他们最终的宿命。
    但他们虽然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将,却还缺一个领头的大哥。
    他们几人,名位威望相当,没有绝对的主心骨,但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个为首的。
    既然必须决定不下来,他们就采取了一种简单而朴素的方法:占卜。
    结果很快出来了,占卜显示,刘姓人作他们的头领,上上大吉。
    几个人一合计,刘雅就具备这种位望和资格,于是,他们一起偷偷潜入漳南找到刘雅。
    但刘雅和他们的看法不同。
    他觉得时代变了,现在再没有任何机会造反成功,他劝他们说道:“天下适安定,吾将老于耕桑,不愿复起兵。”
    大家都是刀头舔血的亡命之徒,这造反本来就是掉脑袋的事,既然不和大家一起干,那当然也不能留下刘雅。
    他们毫不犹豫心狠手辣地杀了刘雅。
    一个姓刘的不愿意干,必须再找找另一个姓刘的来做老大。
    符合他们条件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刘黑闼。
    范愿首先提议说道:“汉东公刘黑闼果敢多奇略,宽仁容众,恩结于士卒。吾久常闻刘氏有当王者,今举大事,收夏王之众,非其人莫可。”
    这一次,他们找对了人。
    刘黑闼天生就是个斗士,他是窦建德的老相识,少年时,窦建德经常资助他。
    但很晚的时候,刘黑闼才和窦建德合流。
    他在各路反抗军中流浪了一圈之后,才归顺窦建德,这让他培养出亡命和英勇的作战风格,在军队之中,号称神勇无敌。
    刘黑闼也是一个一流的探子。
    每次战斗之前,只要他去敌占区转一圈,就能收集到很多强弱,布防之类非常有用的信息,然后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必然大有收获。
    刘黑闼是真正的实力派。
    他跟随王世充混过一段时间,但他看到王世充所做所为,非常不齿,嘲笑他形似老妇人般可笑。
    窦建德黎阳之战收服李世绩后,刘黑闼被俘,成为李世绩献给窦建德的投名状。
    战场见故人,当然更要重用。
    刘黑闼在窦建德的底下,成长为当世一流大将。
    他比刘雅要上路,可能刘黑闼也意识到,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他觉得自己声名在外,又和窦建德渊源太深,始终难免被清洗。
    既然结果一样,大丈夫为人处世,为什么不能放手一搏呢?
    他们志向一致,情意相通。
    刘黑闼为了显示一条路走到底的决心,他甚至将自己家中的耕牛也宰杀了,来犒劳远来的同伴们。
    说干就干,他们的第一部就是吸收散落于民间的原河北一系的军队。
    依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