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9章 时也命也夏当立,运乎势乎许合亡  隋唐天字七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窦建德同样是天选之子。

    他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也是角逐天下必需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

    他首先做了一个改革。

    杨广对叛逆之罪实行杀无赦,斩立决的政策,遍地烽烟,自然杀戮也流血成河。

    反抗军同样实行眼还眼,以牙还牙的绝对报复政策。

    这形成了一种死循环,杀戮无遗,冤冤相报,无穷无了。

    窦建造决定改变这种状态。

    以往反抗军抓到隋朝官僚,不问青红皂白,全部诛杀,现在,他发布严令,抓到隋朝的读书人,一定以礼待之,对于一些有才能之士,还加以重用。

    这是一种现实而清醒的认识和政策,尤其是他本人的所有亲属被隋朝斩尽杀绝的情况下。

    这种开明的政策,给旧隋的官僚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的可能。

    能够活,并不一定坚决要去寻死。

    生的诱惑,让隋朝的官吏们逐渐向窦建德投诚,他很快脱颖而出,率领的义军第一次突破十万大关。

    于是,他以乐寿为基地,自称长乐王,正式开宗立派,占地称王。

    枪打出头鸟,窦建德上了隋朝的黑名单。

    对他的围剿立即开始,这次隋朝的主帅是薛世雄,他是当世知名大将,他是真正在战场之上,用血与火铸就的声名。

    他曾率孤军横度沙碛,震慑住启民可汗,让其归心杨隋。

    他也曾在杨广征辽时,和高句丽正面硬刚,九死一生。

    剿平一群义军,对他来说,只是大才小用。

    薛世雄亲自率领三万精兵,如猛虎般扑向窦建德。

    窦建造虽然号称十万之众,情势蒸蒸日上,但自家事自家知,十万虽众,却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要想正面对抗薛世雄的正规军,显然力有未逮。

    打不过,就躲。

    窦建德延续了反抗军避实击虚的传统,他将大部分人马散入豆子坑中,但却将几千精锐埋伏到草泽之中。

    对于窦建德,隋朝似乎采取了招降的政策,但这也并不是一条完全没有风险的路,当年王世充就一次性坑杀了三万降卒。

    但在优势和绝对力量面前,窦建德认怂了。

    招安,也是一条可能的活路,况且对面的薛世雄一向声名卓著,并非是王世充般出尔反尔的小人。

    窦建德选择让老天爷来决定自己的归宿。

    能偷袭,就偷袭;如果没有机会,就向薛世雄投降。

    窦建德做了两手准备。

    在离薛世雄军营一百四十里时,他挑选二百八十名敢死之士先行,让其余的兵将紧跟他们,在出发前,和他们约定说:“夜至,则击其营,已明,则降之。”

    窦建德率领这二百八十死士,衔枚疾走,离薛世雄军营只有一里路时,天色竟然已经微泛鱼肚白了。

    按照约定,天一亮,这发动袭击的突然性,大大降低,那无异于自杀。

    在此种条件下,就不再攻击薛世雄的大军,必须投降。

    窦建德虽然心有不甘,但却也知道强弱异势,他准备接受命运的安排。

    但命运似乎让他走上了另一条路。

    正当他们准备下马投降之际,天空之中,忽然涌现浓雾,人马咫尺之间,都无法辨识。

    窦建德大喜说:“天赞我也!”。

    他立即发起进攻,突击薛世雄的大营。

    薛世雄是隋朝真正见过世面的大将,平蛮獠、征吐谷浑、战辽东,从尸山血海中一路杀来,对于不成气候的反抗军,他颇有轻视之意,他仗着自己兵强将勇,竟然没有设立防备。

    现在浓雾之间,猛然受到冲击,混乱之中,根本就不知道对方来了多少人马,在震天的喊杀声中,阵脚已经全乱,人人只顾逃命。

    薛世雄未战先败,他只带了左右亲信几十人,仓皇远逃到涿郡。

    此战之后,隋朝再没有能力对窦建德组织大规模的围剿行动了。

    窦建德立住了脚,也尝到了甜头,他第一次认识到自己有争取天下的可能,他现在要主动出击。

    窦建德的战略规划是一路往北。

    北连突厥,稳固河北之后,再往南发展。

    第一个要攻下的城市是河间城。

    河间城的攻防战,树立了窦建德反抗军的标竿。

    守军是真打实防,这让窦建德在城下留下了很多尸体,但此城骨头非常硬,负隅顽抗,拒不投降。

    转折点出现在杨广在江都遇弑,加上被围日久,整座城市的资源也早已消耗殆尽,绝境之下,郡丞王琮只能率众投诚。

    窦建德属下将领们纷纷议论,认为必杀王琮,他们义愤填膺地说道:“琮拒我久,杀伤甚众,计穷方出,今请烹之。”

    窦建德反对,他大义凛然地说道:“此义士也。方加擢用,以励事君者,安可杀之!往在(高鸡)泊中为小盗,容可恣意杀人,今欲安百姓以定天下,何得害忠良乎?”

    窦建德害怕手下将士私自报仇,他果断地颁布了一项法令,“先与王琮有隙者,今敢动摇,罪三族。”

    窦建德授与王琮瀛州刺史的官职。

    王琮事件给了归降的隋朝官员信心和希望,他们认为窦建德或者真的不同于别的反抗者,也开始以政治的眼光的考虑全局。

    窦建德以海纳百川之心,收垒土成台之效,当吉瑞出现,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