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投鱼如泉,放虎于山,必不返矣!”
但李渊想以国士之心对待李密,他明确回复道:“帝王自有天命,非小子能取。借使叛去,如以蒿箭射蒿中耳!今使二贼交斗,吾可以坐收其弊。”
李渊做了最坏的打算,就是放虎归山,让他们重新混战,必然二败俱伤,李唐一样可以坐享其成,到时收拾残局,不费吹灰之力而已。
于是,李密出关已是箭在弦上。
要做事,当然需要一个班子。
李密请求带领自己的一个谋士出行。
他是贾闰甫,这是个智勇双全,颇有决断的人物。
当年,裴仁基还是隋朝大将,准备投降李密,但顾忌监军御史的掣肘,犹豫未决时,责闰甫斩钉截铁地说:“萧君(御史)如栖上鸡。若不知机变,在明公一刀耳。”
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才坚定了裴仁基投降李密的决心。
并且,贾闰甫有着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
当时有一句名谣,“洛水十里,米如白沙。”
这是一个典故,说的是李密攻取洛口仓后,开仓赈粮的盛况。
河南民众久承战乱,加上天灾不断,早已疲惫不堪,忽然之间,竟然可以任意从政府粮仓之中取食,这是天大的好事。
于是,每家每户虽然都缺乏盛米的瓮盎,但不要紧,他们因地制宜,折下运河二边的柳条,现场编成箩筐,用来作取米的工具。
但这柳条箩筐有个缺点,柳枝粗大,缝隙必多,于是,亮白晶莹的米粒一路洒下,星星点点,累积成层,远远望去,就象一条晶莹剔透的白米之路。
李密也是久处生死存亡的边缘,什么时候有过这种富足的日子,他看到远近而来,多达近百万的民众,不由志得意满,觉得天下就在他掌握,他对贾闰甫志得意满地说:“此可谓足食矣!”
贾闰甫表现了难得的清醒,他不无忧虑对李密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今民所以襁负如流而至者,以所天在此故也,而有司曾无爱吝,屑越如此,窃恐一旦米尽人散,明公孰与成大业哉!”
李密幡然醒悟。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