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但他同样面临何去何从的困境。
因为,他的扩张之路似乎到头了。
往西之路,一马平川,地理人文都接近,似乎可成为天然的附属地,但李轨建立的河西政权,却成为他不可逾越的障碍。
薛举曾经命令部将常仲兴渡河进攻李轨,但这去军队,在昌松被李轨彻底击败。
这一场全军覆没的战斗,让薛举的西进之路嘎然而止。
但薛举并不是个安于现状的主,在向南扩张时,也并不顺利,在剑门以南,被隋朝的萧击退。
而北面则是突厥人的势力地盘,薛举虽然武功盖世,但突厥却并不是他可以招惹的力量,相反,他需要依附于突厥人,才可以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空间。
薛举只能将目标投向了富庶的东方,那是长安,那是中原大地。
薛举东进,也符合突厥人的战略,中原大地越乱好,最好的局面,是恢复五胡乱华时的混乱,在中原厮杀的群雄,要想胜出,就必须投靠突厥人。
突厥可以更好地浑水摸鱼,占尽利益,这打得一手好算盘。
但薛举也认为自己没亏,他在东进之路上尝到了第一个大的甜头。
他轻松兼并了唐弼的十万大军,这让他的势力达到了顶峰。
现在,富庶而看似遥不可及的长安,似乎正在向他招手,薛举准备一路东进,攻下长安。
但天佑大唐,李渊先他一步进入长安。
薛举只能退而求其次,他派兵围攻扶风(今陕西凤翔),这已经和李渊的势力触手可及了。
李渊当时如日中天,长安城的西面,也是属于李世民苦心经营的势力范围,双雄相见,战斗不可避免。
李世民有一个很好的开头,他在战场之上斩杀薛举几千人,并且一直追击到陇坻而还。
这一场战斗,让薛举印象深刻,也似乎让他吓破了胆子。
他本身也不是争天下的大才,因时顺势,成为一方霸主,现在亲自经历惨痛的失败,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也许投降可以确保自己的荣华富贵。
于是,他向他的谋臣们说:“古来天子有降事否?”
这个意思非常明显,他的部下褚亮顺着他的话说道:“昔越帝赵陀卒归汉祖,蜀主刘禅亦仕晋朝,近代萧琮,至今犹贵。转祸为福,自古有之。”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投降派,至少郝瑗就坚决反对投降,他赶快站出来,反驳说道:“皇帝失问。”
郝瑗先声夺人,直接指责薛举问非所问,然后立即将矛头指向褚亮。
他声色俱厉地接着说道:“褚亮之言,又何悖也。昔汉祖屡经败绩,蜀先主亟亡妻子,战之利害,何代无之?安得一战不捷,而为亡国之计也!”
薛举本来就是一个枭雄,发出此言,不过也是暂时的有感而发,并不是真心想要投降李渊。
于是,他轻描淡写地说;“聊发此问,试君等耳。”
薛举重用郝瑗,准备重新再来。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