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5章 攻城之道谋为上,体国之臣忠为先  隋唐天字七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通也在所不惜。

    但屈突通已无能为力,东面的威胁暂时解除。

    李渊屯兵长安城下,他并非再无顾虑,相反,长安城虽然是他二十万重兵的瓮中之鳖,他李渊同样处于天下群雄的四面包围之中。

    西面的薛举,那是一个最可怕的劲敌,也是无敌的统帅,他们骁勇的骑兵,已经风尘赴赴,向长安城杀过来了。

    必须立即攻下长安。

    李渊现在有足够的兵力一战成功,太原起兵时,义兵才三万,到西渡黄河,已达十万之众,收纳关中豪杰的兵力之后,长安城下,已屯集了二十多万的兵力。

    这得益于隋朝府兵制。

    隋朝一直以来,都是内重外轻,以关中一地,居高临下而制天下,可谓天下之兵,半出关中而已。

    这些关中豪杰和义军,其实有很多是李渊的族人领导的,最有名的是李渊的族弟李神通和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李渊的第三女,也是真正的巾帼英雄。

    她的丈夫是柴绍,当李渊太原起兵时,催促柴绍和李建成火速赶赴太原,但携带女眷上路,多有不便,肯定会轻易遭到官府的围堵。

    但如果单独将她留下,似乎也是必死之局。

    在柴绍犯难的时候,李氏表现出了天生的英雄气概,她斩钉截铁地说道:“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隐藏,当别为计。”

    大义当前,柴绍只能马不停蹄飞赴太原。

    李氏不仅仅是宽慰柴绍,她确实是另有谋划,她做起了山大王。

    并且,李氏展示了将门无虎女的卓越领导能力,在她的号召下,竟然有七万多英雄豪杰聚集在她的帐下。

    这是一个奇迹,当她率领这支大部队投向李渊时,整个李渊的阵营都知道,天时人事,李氏当王。

    于是,这支特别的队伍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娘子军”。

    类似这种军队,遍布整个关中大地,李渊轻而易举地收拢聚集了二十多万的军队。

    现在,他们四面八方将长安城包围。

    胜败之势,非常明显。

    长安城既然不肯主动投降,武力进攻长安城,是必然的选择。

    于是,李渊颁布了一条命令,他说道:“(隋朝)七庙及代王(杨侑)并宗室支戚,不得有一惊犯。”

    李渊是来真的,他接着下了一道严令,“有违此者,罪及三族。”

    这是目前必须保持的底线。

    因为李渊的起兵,一直打着尊隋立代王的口号,而李渊本人就出身于隋朝同一系统,保持政局的稳定以及延惯性,这是上层权贵们的期望,也是他们拥护李渊的底线和条件。

    如果李渊能做到这一点,意味着他们原来的特权和财富都可以得到保证,这个圈子将会视李渊为自己人,才会支持他以后建立新朝。

    李渊深知此点,自己得益得力于隋朝旧官僚系统和权贵层,这也是他快速成功的原因之一。

    颁布这个入城的政策,他相信,长安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会臣服于他。

    情势的发展印证了李渊的判断,当李渊的军队攀登上长安城墙的那一刻,长安城事实上已经放弃了抵抗。

    长安,匍匐在李渊脚下。

    在不久的将来,天下也将是李渊囊中之物。

    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但李渊即将迎来他最危险的敌人。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