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7章 麦铁杖求仁得仁,宇文恺建桥失策  隋唐天字七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麦铁杖求仁得仁,和一众虎贲战士全部战死于辽河东岸。

    但这种勇往无前,舍身成仁的强悍战斗力,震撼了高句丽的军队,也鼓舞了隋军的士气。

    杨广为了激励士心,重奖麦铁杖,当场下诏,封其为宿公,让他的儿子麦孟才袭爵,而次子仲才,季子也官拜正议大夫。

    隋朝和高句丽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以隋朝失败告终,渡桥也跟随着满河勇士的鲜血尸身,无语哽咽。

    卷土重来是必需的,更大的暴风雨也是必然的。

    杨广撤掉宇文恺的职务,临阵换上何稠监督造桥。

    以隋朝全盛之势,区区一座渡桥,不在话下。

    在何稠调来御营三万弩手漫天箭雨的掩护之下,二天时间,就完成了一座新的浮桥。

    于是,隋朝全军相次而进,在东岸和高句丽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正面会战。

    隋朝完胜,高句丽兵大败,死者以万计。

    杨广乘势挥兵直进,围攻辽东城,这已是高句丽第一道防线的核心城池。

    但在攻克辽东城的战役中,非常吊诡的是,杨广似乎中途离开了辽东城的指挥前线,同时,他制定了二条自缚手脚的政策,直接影响了战局的走向。

    杨广规定了二个“必须”,一是前线指挥官,必须等待自己的命令,才可以行动。

    二是当高句丽想投降时,必须立即停止进攻,接受他们的投降。

    杨广举全国之力,征伐高句丽,却并不想全胜,反而一心想招降高句丽,真是千载之下,让人齿冷。

    他却不知道,高句丽小国刁民,他们的国民性格,不到最后山穷水尽,是绝不会投降低头的。

    战场之上,小小胜败,在所多有,高句丽上下认为,自己虽然小败,但隋高之战,胜负还远未可知。

    随着二个搞笑政策的出台,再加上高句丽全无降意,这种政策,就只能是束缚自身手脚,误己误前线诸军了。

    于是,辽东城前线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