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1章 震古铄今突厥行,杨广自诩第一帝  隋唐天字七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大隋一朝,国势如日中天,人物鼎盛,要想出风头,正合杨广心意。

    宇文恺天然地成了总设计师。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等一的建筑大师,生长于宇文世家,和家中兄弟叔侄,弓马娴熟不同,他从小就是天才少年,博览书籍,触类旁通,无不精通,号为当世名公子。

    但他却差点被杨坚诛杀。

    当年杨坚篡周立隋,诛尽宇文皇族,宇文恺也在被诛之列,幸亏其兄宇文忻在平定尉迟迥三方叛乱时,有大功于杨坚,他向杨坚求情,才使人飞驰赦免宇文恺。

    这个刀下亡魂,终于开启了他的传奇。

    宇文家的千里马,终于长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他就是后世不朽的宇文大师。

    有隋一朝,宇文恺基本上参与了所有流传后世,最负胜名的伟大工程,随便列举几个,都是无数设计建筑大师穷其一生,也达不到的巅峰。

    隋都京城大兴,更有名的称谓是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也是冷兵器时代规模最大的都城。

    东都洛阳,宏侈壮丽,都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和奇迹。

    杨坚唯一的避暑山庄仁寿宫,还有独孤伽罗的陵寝,宇文恺都是事实上的操盘者。

    他是大隋王朝当之无愧的第一建筑设计大师。

    现在,杨广想震摄北方草原之民,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超前技艺。

    这个任务,对于宇文恺来说,不过是牛刀小试而已。

    宇文恺在杨广的北巡之行,再一次展示出他的惊才绝艳,旷古烁今的能力,他发明了三件新奇的物件,被突厥惊为神作。

    宇文恺深知杨广好大喜功,贪大求新之意,他要在突厥最习以为常的地方给他们带来永世难忘的震撼。

    宇文恺选择建造一顶大帐篷。

    大草原上,帐篷是每家每户的生活必备品,即使是突厥最尊贵的可汗,也依然居住于大帐之中,只是其规模和制度,远超民众而已。

    宇文恺要在突厥人最擅长的地方打败他们。

    现在,他制造出了一顶令突厥人,叹为观止的大帐,这是为杨广接待草原各族的酋长们专门定制的。

    在这一个帐篷之中,可以同时容纳数千人。

    可以想象一下,后世的剧场容纳的人数,再对比下这个帐篷的规模,就可以知这在当世,已经是航母级别的庞然大物。

    这个帐篷,虽然惊艳,也能达到炫耀夸示的目的,但也有一个弱点。

    就是杨广的炫耀对象,非常有限,只限于草原上的贵族。

    杨广想要让自己的远超前古的气概,震摄整个大草原。

    于是,宇文恺秉承杨广的意旨,另外建造了一座观风行殿。

    这是一个可以移动的军事堡垒,可以容纳数百名卫士,离合为之,下施轮轴,倏忽之间,就可推前进后退。

    最令人拍案叫绝的一件发明,是宇文恺发明了一座行走的城市,号称行城。

    这确实已经是一座移动的城市,四周有二千步长,以板为干,衣之以布,饰以丹青,楼橹悉备。

    这种庞然大物,已经超出了突厥民众的心理认知,他们生长于马背之上,长期一人一马,与自然和谐一体,从来不曾想象,更不曾过见,这种高度机械化的庞然巨物。

    在行城面前,个人的力量微如蝼蚁。

    杨广很好地展现出,他是天选之子的威势,草原民众,每个人的心里,都被打上了铬印,深深被这一幕震撼。

    杨广的目的达到了。

    当他北巡的御营稳妥推行时,即使是十里之外,突厥军民也无不下马,屈膝稽颡,恭敬等待杨广的通过。

    当然,清场十里,估计更大的可能是隋朝出动卫队,强行驱逐而成。

    但杨广此行,耀武扬威的目的确实达到了。

    当他还驻扎在榆林时,草原上的各种族,就蜂拥而至,和隋朝开展贸易,他们驱赶了数千万头牛羊驼马,献给杨广。

    当然,礼尚往来,杨广赏赐给他们的物品,那也是数不胜数。

    杨广曾经一次性赐给启民可汗二千万段布帛,启民可汗以下各级官吏,按照官阶大小,全部都有大小不同的赏赐。

    这种具体的数字,已经很难找到精确的数据了,但送出去天文数字的财富,是确定无疑的。

    榆林之会,盛极一时。

    当杨广北巡到达启民可汗的牙帐时,杨广达到了他渴望的最高潮。

    启民可汗欣慕中原的文物典章制度,一再提出想要让突厥全族,变更其传统的服饰,而穿上汉族的服装。

    启民可汗心怀赤诚,对杨广说道:“臣今非昔日突厥可汗,乃是至尊(杨广)臣民,愿率部落变改衣服,一如华夏。”

    这是要变突厥人为隋朝人。

    启民可汗是要举全族,准备正式融入华夏大家庭,这是隋突关系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这意味着隋朝,也意味着杨广,在此一刻,已达到历史的巅峰位置。

    启民可汗本人或许真有此意,但此事却并不可行。

    所以,尽管很多大臣投杨广所好,想满足其好大喜功之心,要求杨广同意突厥变更服饰的请求。

    但杨广却难得地保持了清醒的头脑,这可能和他担任晋王时,屡次和突厥正面交战,非常清楚突厥的本性和战力有关。

    杨广下诏说:“先王建国,夷夏殊风,君子教民,不求变俗。”

    杨广特地回复启民可汗,认为碛北未静,犹须征战,但使好心孝顺,何必改变衣服?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