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5章 怀璧其罪祸忽来,一介单使说可汗  隋唐天字七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吐谷浑的建国历程颇富传奇。

    吐谷浑是国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们属于辽西鲜卑的一支,是鲜卑族建立的八个政权之一。

    当年,吐谷浑虽为长子,但却是庶出,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制度,王权旁落于其弟。

    这埋下了隐患,吐谷浑在和其王弟的相处中,颇有南辕北辙之惑。

    吐谷浑知道是时候离开,独创门户了,否则兄弟二人,必是火拼,自相残杀的悲剧收场。

    于是,他告别他的王弟,并且非常有志气地扬言,“当去汝于万里之外。”

    吐谷浑说到做到,他率领一千七百户属下,跨越千山万岭,一路向西。

    在他死后,他的族人又持续不断地往南,往西迁徙,终于找到了一处安身立命,并且立国的上佳之地。

    那就是以青海湖为中心的风水宝地。

    其了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水草丰茂,牛羊成群,他们以始祖吐谷浑的名字建立国名,逐渐成为雄霸一方的游牧政权。

    到杨坚时代,北方大草原的突厥是隋朝最主要,也是最急迫的威胁,因而,杨坚的国策,倾向于举全国之力应付突厥。

    而僻处西方的吐谷浑不过只是区区一个小国,从来就没有正式进入杨坚的大战略之中。

    但隋朝和吐谷浑毕竟相邻,邻居无好事。

    掠夺和抢劫是游牧政权的题中之义,二国相争相斗,相磨相擦,在所难免,隋吐之间,其实早已发生了无数的故事。

    当杨坚篡周自立之际,吐谷浑国主夸吕,就趁着隋朝国内政局未稳,屡屡出兵骚扰隋朝边境。

    夸吕认为隋朝初立,是软柿子,容易被欺负,但他忽略了杨坚彻底继承了,北周军国一体的强悍的国家机器。

    杨坚的应对,既明确又迅速。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既然欺负到头上,那就必须打。

    也只有打,才能立威,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

    于是,他指派元谐为元帅,率领几万兵马,出征吐谷浑。

    但杨坚却在诏令之中,明确隋朝此次出兵的目的,并不是开疆拓土。

    他在给元谐的敕书中说道:“本欲自宁疆境,保全黎庶,非是贪无用之地,害荒服之民。王者之师,意在仁义。”

    但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却并不是文绉绉的几句话可以掌控。

    谁的拳头硬,谁就更有道理。

    隋朝就是靠这一战之威,让吐谷浑熄灭了大规模东进的野心。

    元谐首先在丰利山,大败吐谷浑二万大军,最后又在和吐谷浑的主力,五万劲骑的决战之中,逆战大胜。

    元谐狂奔追击三十里,斩敌首级一万余级。

    这对狂妄的吐谷浑,无疑是敲打了当头一棒。

    经此一战,吐谷浑终于认清了隋朝的真实战力,战场之上的胜利,对于战后的招抚打下坚实的基础。

    面对隋朝抛出来的招抚的橄榄枝,吐谷浑的各部落大臣名王,就坡下驴,统统在名义上归降并臣服于杨坚。

    这种归顺,仅仅是名义上臣服。

    因为,隋朝并没有象正常的战胜国一般,占其土地,移其民众,空其国土,而拓地开疆,而是采取了羁縻的统治方式。

    隋朝就地抚育其土著民众,并且选用吐谷浑族内,素得人心的移兹裒,封他做了河南王,以统御吐谷浑的民众。

    但强龙不压地头蛇,吐谷浑是夸吕的吐谷浑。

    他很快卷土重来,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回了吐谷浑的土地和人民,但吃一堑,长一智,他吸取了教训,不再组织大规模的针对隋朝的军事行动。

    而杨坚因为国内面临的各种问题,也采取了宽松的怀柔政策,他甚至拒绝接纳背叛投隋的,夸吕儿子的投降,而让其自生自灭。

    夸吕由于在对隋作战中失败,他的政权失而复得,一样需要应付国内复杂的政局,也没有精力再去进攻隋朝。

    于是,隋吐二国,在边境之上,小打小闹,小胜小负,时有发生,但大体上,却又彼此相安无事。

    夸吕死后,作为羁糜的手段,杨坚甚至将宗室之女光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国主世伏。

    世伏死后,按照吐谷浑风俗,兄死妻嫂,吐谷浑的新主伏允又立光化公主为妃。

    但杨广继位之后,时代已经变了。

    在杨广看来,吐谷浑虽然无罪,但怀璧其罪。

    因为吐谷浑挡了杨广前进的道路。

    它像一颗钉子一样,锲在隋朝和西域的中间,杨广要想经营西域,必须要拨掉这颗钉子。

    杨广和杨坚的怀柔战略不同,杨广的战略非常明确,他需要开疆拓土,建立不世功业。

    吐谷浑不过是区区一个小国,它将成为杨广丰功伟绩背景板上的点缀。

    小故不可敌大,弱故不可以胜强,当杨广真正想要西进时,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拦这只巨兽。

    吐谷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世代放牧的故土,即将成为隋朝的郡县,他们将要迎来亡国的命运。

    浑厥可灭,裴矩进献的四字国策,让吐谷浑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在裴矩的战略计划之中,明确指出,吐谷浑除了放牧,最主要的财政来源,其实是因为控制了丝绸之路。

    青海位于东西交通和贸易的要道,作为强大的地方政权,垄断了对沿境的控制权。

    吐谷浑通过对过往商旅收费,并提供保护,做的是一种无本万利,生生不息的生意。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