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章 狂风落叶未足平,朝人气象  隋唐天字七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山东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尉迟迥脆败,完败,一败涂地,再无任何翻身的可能。

    他从起兵到败亡竟然只用了短短68天。

    杨坚长舒了一口气,消灭掉最难啃的尉迟迥,剩下的司马消难和王谦,不过是芥藓之疾,根本不值得忧虑。

    事实证明杨坚完全有理由,也值得拥有这种自信。

    司马消难,被后世认为是“反覆”的代名词。

    他是周静帝皇后的父亲,也是杨坚的叔父,是杨坚父亲杨忠拜把子的兄弟。

    司马消难当年是北齐的北豫州刺史,他仅仅是害怕自己惹上莫须有的罪名,不想惹火上身,就主动把全州献给北周。

    这种卖国求荣之事,司马消难做起来脸不红心不跳,他认为是弃暗投明,理所当然。

    北周派去接应他的将领就是杨坚的父亲杨忠,经此事之后,他们结为兄弟,发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但司马消难只可同富贵,不能共患难。

    看他最透彻的还是他朝夕相伴的妻子,当年司马消难去南方上任,只带了美妾宠姬同行,他将原配妻子还有三个儿子都留在长安。

    她便非常有远见地对杨坚说:“荥阳公(司马消难)性多变诈,今以新宠自随,必不顾妻子,愿虑防之。”

    杨坚大有同感。

    司马消难当年为北齐刺史,见疑于北齐,便立即举州降于北周。

    他娶了北齐神武皇帝高欢的女儿,在北齐为了自己的仕途,把妻子捧在手心当宝贝,但投降北周后,她再无利用价值,便弃之如敝屣。

    他和杨忠是拜把子的兄弟,当看到尉迟迥举兵,便杀掉自己手下四十人,举兵反对杨忠的儿子杨坚。

    这种人,实在不知廉耻为何物,一切以利益为行事准则,可以因一己之利,甘冒天下之大不韪。

    杨坚对司马消难的判断非常准确。

    司马消难根本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也不是不个有能耐的敌人。

    起兵刚开始,他就做了二手准备,先给自己留下一个退路,他联络偏安江南一隅的陈朝。

    司马消难打了一个如意算盘。

    进可以联合陈朝攻城掠地,以巩固自己的势力,就算形势大坏,作为最后的退路,他也可以投降陈朝,还是可以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不管形势如何发展,他都稳赚不赔。

    只是他万万料不到,他没有更多的选择,杨坚只给了他一条路。

    尉迟迥竟然以一种始料未及的速度,起兵才六十八天就快速败亡,司马消难依靠的反杨坚同盟,瞬间冰消瓦解。

    并且,由于尉迟迥的脆败,他在原来计划之中,给自己留退路的时间都已经不多了。

    司马消难很快就看到了北周王谊的军队,征尘四起,杀声震天,向他滚滚而来。

    他立即做出了放弃、逃跑和投降的决定。

    司马消难,这个没有任何骨气和勇气的封疆大吏,在尉迟迥败亡后的第十天,投降陈朝。

    他用的是他一贯的套路,投降敌国以换取功名富贵。

    而巴蜀之地王谦之乱,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波澜不起地归于失败。

    在王谦之乱中,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利州总管豆卢绩。

    他不看好王谦,以区区二千士卒,孤军独守利州四十天,坚决不投降,最后守得云开见月明,他等来北周的大军。

    以此一役就可以知道王谦,即使在他自己的地盘,也没有绝对的实力去控制下属,更不要说全面对抗杨坚。

    但造反是一条只有前进的路。

    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生则死,王谦的败亡颇富戏剧性。

    北周梁睿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接杀到成都城下,决战的时刻终于到来。

    王谦毕竟是当世大将,他表现出了应有的勇气和尊严。

    他倾其所有,集结五万大军背靠成都城结成战阵,他想和梁睿来一场硬仗。

    他和尉迟迥一样,自以为以逸待劳,自己兵精将勇,又占地主之利,颇有胜算。

    他亲自披挂上阵,但非常奇怪,他反而将几个信任的将军留在城中观战,他要让他们看到,他王谦才是成都之主,蜀中之王。

    可是,他低估了北周的战力。

    北周整个国家,就是一架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在和北齐的吞并战争中,这个机器的运转已达到最巅峰。

    在战场之上,脆弱的蜀兵根本就不可能是关中勇士的对手。

    王谦不但低估了北周,也高估了蜀中将士的战力。

    蜀土自古安逸,偏安有余,争雄不足。

    其兵器,战力和战斗意志从来都不足以争天下。

    战斗的结果,早已注定。

    王谦一战而败。

    王谦犯的最致命的错误是,高估了自己在蜀中的影响力,更是误判了城中各位将领的忠心和勇气。

    他留在城内观战的那些他非常信任的将军和下属,一是被北周的强悍战力吓破了胆子,二是他们认为王谦不可能再有机会东山再起。

    既然王谦的失败和灭亡已经不可避免,那他败亡之前,就是他们为自己谋划争取利益的最后机会。

    于是,他们眼睁睁地看着王谦战败;冷冰冰地拒绝王谦恳请入城的目光;残酷无情地让王谦失去最后求生的机会。

    他们拒绝王谦入城。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