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一章 汉中卫  风起明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望的感觉好得不能再好。 
    之前一直受限于兵额的约束,做什么事情都只能是小心翼翼的,眼下没了这些约束,自然是畅快了许多。 
    而且更为重要的,陈功跟随着他一起北上勤王之后,变得稳重了许多。 
    勤王路上,陈望很多次也主动放权给陈功,磨砺陈功带兵打仗的本领。 
    现在放陈功单独领一营的兵马,陈望也是较为放心,不过该说的话还是要说。 
    “张献忠、罗汝才不是易与之辈,你独领一营,日后恐怕也有单独对敌的时候。” 
    “流寇呆在郧襄两地发展了近一年的时间,如今兵甲齐备,战力今非昔比,你领兵在外,一定要慎重作战,步步为营。” 
    “现在你已经是到了参将的身份,我也已经做到了总兵,汉中镇的规模也已经是到了顶峰。” 
    陈望沉吟了片刻,而后沉下了声音。 
    “要是立功太多,上面再有升赏下来,我怕你会被调到蓟辽去。” 
    “大哥放心,我自明白,定然会有分寸。” 
    陈功心领神会,早在很久之前陈望就已经是向着他透露了要做什么的意愿。 
    当日在定军山上,陈望跟他的说的那一番话,他一直都记在心中。 
    乱世风云起四方,有兵便是草头王! 
    对于什么升官发财,封妻荫子,陈功现在完全不在意。 
    将军总兵算得了什么,到时候他们将要取得,可是整个天下! 
    一路勤王,所有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 
    在大部分文官的眼里,他们这些武将永远都是上不了台面丘八,走狗和爪牙。 
    武臣做到顶点又如何? 
    哪怕是一镇的总兵,文帅督抚说杀便杀,甚至不用经过朝廷定下的规章。 
    无论是副将还是总兵,挂将军印还是不挂将军印,见到那些文官总督,全都要跪下听命。 
    地方的知州县令,明明品级比他们要低得多。 
    但是却要他们这些武官先行见礼。 
    堂堂二品的武官,竟然向着五品的文官见礼,何等的憋屈。 
    昔日战功赫赫,名震天下的戚少保,还不是要依靠着主政的张居正才能够站稳脚跟。 
    在张居正死后,便立刻被改镇到广东,不久更是去职赋闲,而后竟因穷困,在六十一岁病逝。 
    朝廷得知戚继光的死讯,甚至没有给予任何恤典,直到两年后戚继光的长子戚祚国到北京请求恤典,朝廷才下诏予以祭葬。 
    陈望点了点头,眼见着陈功心中有数,他的心中也是放松了许多,转而去问站在另外一旁的王元康。 
    “汉中卫近况如何?” 
    勤王这一去一回,到现在整整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 
    这一年的时间,虽然通过传递来的书信,对于汉中卫的情况陈望也有些许的了解。 
    但是很多东西毕竟不好在书信上写出来,所以从汉中传来的书信之,记录的都是一些无关痛痒不太重要的信息,就算是泄露出来也不会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 
    因此陈望的了解也仅仅是浮于表面,只是知道个大概。 
    比起初见之时,王元康简直可以直接用改头换面来说。 
    如今的王元康脊背挺直,鞓带腰刀,外罩鱼鳞罩甲内穿华服,再不复当初的唯唯诺诺。 
    “回禀将军,如今汉中卫按照将军制定的计划,已经清顺完毕。” 
    “除去新建的右、后两座千户所外,另外三座千户所也都已经历经了整编,未达标的正兵已经全部裁撤。” 
    “卫下如今共有军户两万两千人,其中正军有四千六百七十二人,有田亩一千八百三十八顷二十三亩六分。” 
    这么多的田地,一部分是开荒得来,另外一部分则是趁着旱蝗之时买进,还有通过各种的手段拿回。 
    王元康掌控了汉中卫上下之后,便开始重新整编另外的三座千户所。 
    十二年,汉中夏旱,秋蝗,禾苗俱尽,大饥。 
    因为陈望事先就知道,所以早有准备,花费银钱早一步便在湖广买入了大量的粮米进入汉中囤积。 
    再加上之前从黑杀虎张原等一众曾经纵横在汉中府内流寇中抢回的粮食,单这一部分起初就有一万六千多石。 
    汉中卫自然是平安无事的渡过了十二年的旱蝗之灾。 
    不过旱蝗虽然没有影响到汉中卫,但是却影响到了许多平头百姓。 
    很多百姓因此往四川和湖广逃荒而去。 
    王元康也在这时趁机扩充卫所,将流民勾入卫军之中。 
    饥荒之时能够有一口饱饭已经是最大的恩赐了,所以哪怕是知道要当军户,很多人也是管不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