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八章 济南!  风起明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朝。 
    众正盈朝?众正盈朝! 
    既然是众正盈朝,既然满朝的诸公大臣都是正,那为何陕西、河南等地却是民不聊生,为何九边边患愈演愈烈,为何大明的境况却是江河日下! 
    从兄长病逝之后,这已经是他继位的十二载。 
    十二载的时间,他一切的努力却完全是在做无用功。 
    地方、省州、朝政、国家,天下,所有的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坏。 
    崇祯抬起手,揉了揉胀疼的太阳穴,太多杂乱的思绪淤积在的心头,让他越发的感觉心力交瘁,心底深深泛起了一种无力的感觉。 
    “济南……” 
    崇祯放下了手中孙传庭呈递上来的奏疏,轻叹了一声,又沉默了好一段时间之后才问道。 
    “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杨嗣昌坐在下首的位置,他坐下已经有好一会的时间,但是崇祯没有开口他自然也不会先说。 
    “回陛下……” 
    杨嗣昌的眼眸闪动,停顿了些许的时间,回答道。 
    “关宁军兵败临清过于突然,山东府战兵困于德州不能救,东虏两路进军,合兵六万,进围济南城。” 
    杨嗣昌的声音低沉,心中对于高起潜的怨气更深。 
    贾庄之战不肯驰援,临清之战也不敢打,竟然连一天都没有坚持到,根本就没有给他留下多少反应的时间。 
    卢象升凭着九千缺衣少食,连饷银都积欠了半年之久的残兵,在贾庄可以和四万清军打的有来有回,甚至是杀敌相当。 
    他高起潜在临清城吃饱穿暖,带着每年数百万饷银养的关宁军,两万多人,连一天都不能坚持?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 
    杨嗣昌对于高起潜真是彻底的失望透顶,原先他还以为高起潜赞同的他议和避战的方略,是因为高起潜多少也有些政治的眼光。 
    但是现在看来,高起潜就是单纯的根本不懂军政,空有虚名,毫无政治和战略的眼光,只不过是贪生怕死罢了。 
    杨嗣昌眼眸深处闪过一丝杀意,高起潜的战败打乱了他原本计划好的一切。 
    还有关宁军的战力也是当真离谱。 
    山海关总兵侯拱极在曲周迅速落败,以致于大名府门户大开。 
    杨嗣昌很清楚关宁军到底能不能打,关宁军能打,只是他们不想打罢了。 
    侯拱极身为山海关镇总兵,麾下精骑众多,又有曲周城可以依托,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落败? 
    败了之后,几千骑兵全都不见了,派人传令去寻,几千人连影子都寻不到,现在都不知道他侯拱极人在哪里。 
    是当他杨嗣昌蠢,还是当他杨嗣昌傻? 
    “关宁……” 
    杨嗣昌心中默念了一声关宁。 
    辽东失控已久,长久以来巨额的辽饷一直输送至帝国的东北方,在那里养出来了一个极为丑陋的怪物。 
    袁崇焕上任关宁,上疏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后,辽东便越发的失控。 
    崇祯二年袁崇焕下狱的第三天,关宁军不尊诏令,直接撤离北京回师辽东,而那个时候东虏大军仍在北京城郊。 
    而后东虏大军趁机再度发起进攻,满桂领孤军与东虏在永定门鏖战,最终无奈兵败身亡,以致于后期东虏大军纵横劫掠数百里之地,却无可制约。 
    杨嗣昌目光微凛,他之所以想要议和,正是因为清楚的知晓关宁军不可靠,蓟州镇离辽东极近,实际上也受关宁集团影响巨大。 
    所以他想要扶植一股自己能够掌控的力量,一支能够作战的新军,在平定了关内之后,专心对外作战,顺带彻底解决辽东、蓟州这些已有军阀势头的营镇。 
    杨嗣昌的目光冷冽,沉声回答道。 
    “济南城乃是一省之府,城内百姓数以十万计,而且还是德王封邑,不可不救。” 
    “兵部已传令,着副总兵祖宽领本部兵马即日南下驰援。” 
    “同时传令高起潜收拢关宁军,孙传庭领陕西军协同驰援,解济南之围。” 
    济南城必须要救,哪怕是不能救也要救。 
    德王就在济南,若是不救,便是坐失亲藩,这个罪名杨嗣昌背不起,也没有人能够背的起。 
    不过如何救援这其中就有讲究了,可以去做文章了。 
    只要让人能看到有去救援的意图,也算是救了。 
    没有救下来,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亲藩陷落的罪责到时候找一个人来承担就行。 
    目光流转之间,杨嗣昌的脑海之中一瞬间闪过很多人的面容。 
    贾庄一战能够战平已经是极为幸运的了,孙传庭麾下的军兵没有能力再奔袭这么远的距离,也没有能力迫使多达六万之数的清军感到危险进而撤围。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