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70章 薛李攻辽东,南征入尾声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乾元元年,六月十三日。
    继之前的海战之后,戚继光休战了半个月的时间,再一次从青州渡口出发,数百辆战船,浩浩荡荡的驶向了李唐本土。
    而且,这一次,战船之上,不仅只有戚继光的五万水师,还包括韩信所率领的三万步卒。
    薛仁贵虽然给韩信这里总共调来了十万步骑大军,不过,这么多兵马,一次性水师是运不过去的。
    并且,这十万步骑大军,名义上还在戚继光的统辖范围之内。
    如今,李唐水师损失惨重,仅仅只剩下最后的一万水师,戚继光与韩信根本就不再忌惮他们,而是直接开始运输兵马,做好了抢滩登陆李唐本土的准备。
    幽州方向,薛仁贵与李牧二人合力,这个时候已经将辽西掌握在了他们的手中,如今已经推进到了辽东的范围之内。
    或者更为准确的说,辽西其实算是李唐主动让给他们的。
    在收复辽西的过程中,他们甚至都没有正式大规模打上一仗,仅仅只有几次零零散散的几百人之间的械斗。
    幽州战场,李唐方面,李光弼主军,李隆基主政。
    从一开始,李唐方面其实就已经做好了放弃幽州的准备,仅仅只借助幽州东部,用来消耗晋军的兵力,等到了必要的时候,全力借助李唐地区的山地地形进行坚守。
    毕竟,早在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这段期间,他们就将这里的人口能迁的都迁,不惜百姓的伤亡。甚至,李唐容纳不下的话,还低价变卖给了满清一点。
    坚壁清野,那他们自然要做的干脆彻底,不惜一切代价。
    这一战,作为李唐的生死存亡一战,他们自然不会没有那个决断。
    并且,从今年春天开始,当晋军方面真正动兵之后,李光弼出于防御的考虑,选择了坚固的辽东最终成为他们的第一道防线,而直接放弃了辽西。
    至于李隆基,本身就已经将这里的人口迁的差不多了,没成功迁过去的,也都基本死在迁移的半路上了,如今这块地方,人口十不存一。
    可是,当李光弼决定将辽东作为防御的第一道前线,而决定放弃辽西的时候,李隆基更是非常干脆地趁着晋军的大军还没有到来,将辽西最主要的几座县城挨个放了一把火。
    李隆基,他是彻底要将辽西作为一块无人区,将坚壁清野做到极致。
    与此同时,乾元元年七月七日,虞姬降晋,东南亚联军再次战败,东南亚八成的土地已落入大晋之手的消息传回洛阳,常遇春与杨素已经明确表示有信心在今年年底之前彻底结束东南亚之战。
    为此,在有关东南亚一事上,大晋朝廷这边,也开始产生了一场讨论。
    麟德殿之内,东南亚快马送来的捷报竹简已呈至御前,墨迹犹新,然而,殿中气氛却沉凝如铅。
    李翔独自高居御座,冕旒垂下的玉珠遮住了他眼底的深潭,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漆案。
    东南亚那里,八成的土地都已经落在他们的手中了,夷洲的朱元璋势力残党已经逃走,贵霜帝国占据的那部分东南亚的土地则是面临白起的攻击。
    这个时候,东南亚联军已经没有什么帮手可言了。
    甚至常遇春和白起都已经明确表示,在年底之前可以结束这场东南亚之战了。故而,有关东南亚的统治问题,也是时候该摆上日程了。
    说起来,如果常遇春他们可以在年底之前结束战斗,可以说,这场东南亚之战,前前后后一共打了三年。
    好在,总算是将这块土地拿下来之后,这就是他们大晋的一个重要的粮仓。
    虽然东南亚适合农业耕种的地形不多,但架不住这里的气候条件太过优越,一年三熟,实在是比不上老天爷赏饭吃。
    故而,这块地区竟然拿下了,那么就要确保这块地区能够落入大汉的统治,建立稳定的统治,发挥这块地区的输血能力。
    吏部尚书王猛将东南亚这两年以来呈的那些奏折一个个摆在漆案上,这两年以来,有关东南亚的那些奏折,虽然大部分都是和军事有关的,但也有一部分介绍的是东南亚的情况。
    “东南亚诸地,新附未久。其地卑湿,山林深阻,毒瘴弥天,蛇虫横行。”
    “我大晋官吏,十去其五,非病即亡。土人桀骜,叛服无常,杀官焚署,此起彼伏。府库空虚,道路不通,政令所出,百里即止。强置郡县,犹使鱼游旱地,徒耗国力,难收实效。”
    王猛一点一点地念出了杨素上的这道奏折上的内容,上面描述的就是杨素有关东南亚治理问题的一些想法。
    不可否认的是,东南亚战区的两路兵马几位重要将领之中,相比白起和常遇春,杨素他不仅仅只是一个军事家,他还是一个政治家。
    故而,从一开始,他就比白起和常遇春考虑的更多。
    白起与常遇春,他们两个在大战期间造成了多次的杀戮,尤其是常遇春,几乎就是一路上杀过来的,两年多期间,他屠城的数量超过了二十座,虽然东南亚这个时候并没有什么大城,但这个数量叠加上来,前前后后殃及的百姓也达到了二三十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尤其是东南亚最南端的那些群岛地区,不仅落后,而且没什么人口,更是让常遇春几乎是屠杀的不剩什么人了。
    反观杨素,同样是一个阴狠毒辣的人。
    但是,他在征战期间,虽然用出了诸如株连等血腥统治方式,但对于屠城以及大规模屠杀一事依旧是慎重无比。
    无他,根本原因还是东南亚的人口密度问题。
    在如今这个时代,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不算高,杀的太多就会影响之后的耕种问题。
    人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