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五章 杨嗣昌  风起明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来的骄兵悍将。 
    但是这些时日,面对着农民军的围攻,陈望下达坚守的军令,选择避战不出,又让底下的川陕的一众军将颇有微词。 
    尤其是一众四川的将校,听闻到流寇有可能转道入川,更是心急如焚接连请战,甚至联名上了一封措辞极为激烈的请战书。 
    伴随着白土关外的大捷,所有的质疑和反对声音全都消失在军中。 
    那些联名上书请战的四川将校们,现在全都在白土关外迎接谢罪。 
    张令虽然没有在联名书上署名,但是也跟着一众四川的军将在白土关外等候着陈望回师。 
    陈望下马之后快步走到张令的身前,双手托起了半跪于地的张令。 
    “张总兵请起,诸位也都请起。” 
    陈望想要收川军之心,为之后的行事打好根基。 
    因此自然是不会高高在上,盛气凌人。 
    “献、汝二贼行踪诡异,确实是有极大可能会窜入川东,诸位身为川人担忧川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此事我已经禀报给了杨阁部” 
    “只是时机未到,若是出师不利,一旦流寇窜入汉中府内,从汉中府入陕,或是与李自成部合流,流寇便会再度兴盛,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前不久得到了消息,李自成留下了麾下的大将刘宗敏领主力屯驻于川北。 
    李自成自领着精兵一支,星夜奔驰离开了川北,自四川北部的龙安府进入陕西南部的巩昌府内,奇袭祁山,奔入了凤翔府内,再度在陕西搅动了风云。 
    这些如今都已经是人尽皆知的消息了。 
    一众川军将校陆续站起了身来。 
    “杨阁部命我镇守汉中府,不得容许流寇西入陕西,为将者,自然是只能奉命行事。” 
    陈望三言两语,便已经是将肩膀上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又将杨嗣昌的命令搬出来,并说明自己已经将张献忠和罗汝才可能进入川东的消息告诉了杨嗣昌。 
    陈望说的句句属实,就算是去查证,查出来的也确实如此。 
    四川虽然可以救,但是要救四川,之后的变数太大,而陈望所要付出的代价也同样巨大。 
    历史上杨嗣昌之所以想要用贺人龙来替代左良玉,正是因为左良玉三番几次的提出了和杨嗣昌相对的意见。 
    虽然最后的战果确实是证明了左良玉的正确,但是杨嗣昌还是因此心怀不满。 
    杨嗣昌性情褊狭,无有多少容人之量,极端心狠手辣。 
    这一点从杨嗣昌和卢象升之间的争斗就可以看得出来。 
    明末之时的党争虽然凶悍,但是一般都是点到为止,让一方丢官免职便罢。 
    但是杨嗣昌针对卢象升所使用的所有手段,都是想让其成为导致戊寅之变战败的替罪羊,逼着卢象升往绝路之上而走。 
    “如今白土关外流寇已溃,汉中府防务压力减轻,我已经派遣快马回禀杨阁部此间战报,重新调遣你们返回川东守备。” 
    张献忠此番入川后,造成的破坏不小,陈望提前说了这些话正是因为知晓之后将要发生的事情。 
    如果此事不处理妥当,到时候一众川将因此心生怨恨,等到入蜀之时,这些怨恨必然会在某一日爆发出来。 
    张献忠就是因为在第一次入川之时造成的破坏太重,以致于第二次入川之后,遭到了当时四川各地势力的疯狂反扑。 
    有张献忠的前车之鉴在前,陈望自然是不想重复旧事。 
    说出这一番话自然是为了博取一众川军将校的好感。 
    “将军高义,这些时日是我等误解将军了。” 
    陈一龙最先走了上来,本来这些时日他的心中积攒着不少对于陈望的怨言。 
    但是眼下这些怨言也随着这一场大胜,还有陈望所说的话烟消云散。 
    “关外流寇已经退散,东线大军就在房县,快马来回不需要多少的时间,最快晚间便能够收到回报,明日清晨你们就能领兵南下返回四川。” 
    现在张献忠领着一众精骑星夜奔驰只怕是已经入川。 
    川东的失陷已经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一切都已经是来不及了…… 
    …… 
    二十六日的晚间。 
    陈望派去的报捷信使快马加鞭,在竹山县东三十里的地方,遇到了驻扎在郊野的东线明军。 
    领兵的是左良玉麾下的游击刘士杰。 
    刘士节收到了来自白土关的消息,自然是不敢怠慢,当下便派出十数名家丁护卫着信使往东继续而行。 
    此时的杨嗣昌带领着勇卫营的兵马,正屯驻与房县的西郊。 
    等到杨嗣昌收到消息之时已经是第二日的凌晨了。 
    在听闻到白土关大捷的消息之时,杨嗣昌的心情大好。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