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红若胭脂者为最  我的系统不正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二人的言语,代表了明人对钧瓷的普遍印象。
    其一,“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只是显得太闹;
    其二,以大著称,而不是“钧不过尺”;
    其三,粗朴有余,可供栽花种草。
    均州,明清时期,钧、均相通,人们常将钧州窑、钧窑写作均州窑、均窑。
    均州窑圆者居多,长盆亦少,方盆、菱花、葵花制佳,惟可种蒲。
    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剧作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认定钧瓷不堪大用。
    对钧釉粗俗的名称也很无奈,若均州窑,有朱砂红、葱翠青(俗谓鹦哥绿)、茄皮紫。
    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
    三者色纯无少变露者为上品,底有一、二数目字号为记。
    猪肝色、火里红、青绿错杂若垂涎色,皆上三色之烧不足者,非别有此色样,俗即取作鼻涕涎、猪肝等名,是可笑耳。
    今天鉴赏钧瓷,乐于像看火烧云一样命名窑变图案。
    但明代人更喜爱单一的色调,尤其钟情明亮的红色。
    张应文《清秘藏》还为釉色排了个次序:“均州窑红若胭脂者为最,青若葱翠色、紫若墨色者次之……其杂色者无足取。”
    文震亨《长物志》记述了士人风雅的物质生活,壮硕的“均州窑”器物厕身其中。
    壮硕在瓷器当中,可不是贬义词,因为这样的瓷器,意味着敦实、或者说大!
    瓷器当中,打的可不是那么容易烧制出来的。
    (本章完)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