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章 长大了  道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没有人惦记到这来当官,重要的是它地处梁国最东部,北有长江,东有大海,与我们最近的两座城,姑苏、嘉兴,也相隔了一百多公里,是修养生息的好地方,今后可以在这建立船坞,发展农业、盐业、水军,慢慢积蓄实力。”

        “法生说得也有道理,可要怎么发展呢?”

        “现在关键是要找到一条财路,积累财富,我建议父亲可以先在制盐上想想办法。”陈凡启发性的说道。之前在考虑干哪行赚钱,陈凡最先想到的就是制盐,后来不是不干,而是觉得自己目前实力太弱,最好联络有一定背景的人共同经营才稳妥,现在父亲提出如何发展,陈凡便将本打算以后发展的规划提前拿了出来。

        “这制盐如何制呢?法生你莫非说的是煮盐?”

        “是的,我梁朝实行征税制,允许百姓煮盐,但要缴纳赋税,现在一斤盐价格为三十文,我扈渎临海,若是能自己煮出盐,并将成本控制在十文以内,甚至更低,则利润还是可观的。”陈凡将事先打听到的盐业情况说了出来。

        “发生,你可知我扈渎靠海,却无人煮盐,是为何?”

        “自然是知道的,首先是路途问题,我扈渎虽然近海,但是离海还有几十里路,从陆路过去,并不好走;其次是因为煮盐成本问题,每日要砍伐大量木材,用锅灶煮盐,保证柴禾供应的情况,一个月一口锅可以产出壹百斤盐,一口锅至少要两个人负责砍材,还有一个人负责添加柴火,当然这个人可以照料五、六口锅,就算六口,则一个月可以产出六百斤盐,用十三个人,这每个人的伙食和工钱就算四百文,划到一斤盐的成本要接近九文,另外还要人员住宿,柴禾的运输和晒干问题,刮风下雨问题,缴纳税费问题,贩卖问题,普通老百姓要想从事煮盐工作很难。”

        “那你还要为父想办法制盐”

        “阿父,我算的这是粗账,也是从百姓口中得知,这具体如何,还要父亲去规划,如果成本控制在一斤二十文,那还有十文可赚,如果一个月卖三千斤食盐,也能赚到三十贯,父亲你先想想。”陈凡倒是不怕制盐挣不到钱,因为陈凡以前到盐场考察过,恰恰知道一个“晒曝成盐”的方法,这个方法不需要煮盐,是在宋元时期出现,明朝推广,现代社会基本沿用的方法。不过陈凡并没有打算现在就拿出来告诉父亲,总要找个合适的时机和寻到方法来源的合理理由,才好说出。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