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0章 李自成修路记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路面宽度也要从3.5米宽,提高到了10.5米,最多可容纳4辆四轮马车并行。

    桥梁的建筑寿命、承重能力、桥面宽度也都要提高。

    话说这是不是太夸张了,建设这么高标准的基建有必要么?

    这不算多么夸张。

    因为修路建桥所需的黄土、碎石块、铺在表面的石板,都可就地取材,只有修桥可能会用到一些钢筋水泥。

    且人工成本极低。

    征地更不要钱。

    既然如此,为何不抓住这个时机,大搞特搞,免得以后就是像拓宽下路面,都会遇到极其棘手的征地难题。

    ……

    加入到修路队中后。

    杨大眼知道,他正在参与修建的,是一条从洛阳直达西安的主干公路工程,即“洛西公路”,其全长约700里,但分成了足足三十段同时施工,每一段都集中了上万人的青壮修路工,他是属于在‘巩县西段’上工作的工人。

    工地上主要有六七个的工种。

    分别是运土工、夯土工、凿石工、碎石工、推碾工、切石工、铺路工。

    最轻松的当然是运土工、铺路工,但主要由女人来干,剩下的工种则没一个轻松的,都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比如杨大眼就是一名切石工,要将一块块从山上开采下来的大石头,切割成一片片手掌厚的石板,作为公路最表面的材料。

    即便如此,杨大眼觉得这份工作算是比较轻松的那种,因为许家庄提供的那种切割机床,外形虽有些简陋,但采用的是锋利无比的金刚丝切割,切石头就跟切豆腐一样。

    采用的是脚蹬式人力驱动,半天下来能累的两脚酸麻,丧失知觉,但挺过前面几天,后面就越来越适应,乃至是游刃有余了。

    甚至他还公器私用,用这台机床,切割了不少的木板,再用木板搭建了一个居住环境颇为舒适的窝棚。

    每天的伙食也非常不错。

    有各种粉条、面条、玉米窝窝头、杂粮饭,都是不限量使劲吃,只要不浪费就行。

    每隔两天能吃到一顿白米饭或小麦馒头。

    每隔三天能见到一次肉,虽然只是肉丝肉沫,但好歹用肉眼可以看到。

    ……

    傍晚,下工了。

    吃完了晚饭。

    并从工头哪里领了100文工钱的杨大眼,以最快的速度,直奔工地供销社而去,出示自己的工人凭证后,在食品专区,买了三个大窝窝头、三个小馒头、三个土豆饼。

    然后咬了咬牙,再买了两个白鸡蛋,以及一块煎火腿片。

    合计100文的工钱,就这么花了出去。

    虽然这次的消费有点奢侈,但杨大眼还是安慰自己道:“没事的,我的钱花掉了,但喜妞的工钱可以攒下来,每天攒个五十文,等以后情况变好了,说不定都可以给儿子找媳妇了。”——这便是普通且伟大的华夏百姓,不管再累再苦,都能从指缝中抠出些钱来,能做到正向的积累,这几乎没有任何民族可比。

    回到窝棚区。

    弯弯绕绕,找到属于自己窝棚,而见到杨大眼回来,最小的女儿瑶儿立刻欢呼的道:“爹爹回来了,爹爹回来了!”

    “爹爹!”

    “爹你回来了。”

    两个也早就提前下班的儿子也道。

    杨大眼则弯腰钻进窝棚,走到半躺在席子上休息的母亲面前道:“娘,起来吃点东西吧,俺把晚饭带来了。”

    “我不饿,早上的哪碗粥已经喝饱了,你给孩子们吃吧,他们还在长身体。”

    母亲邓氏坐了起来,这是重复老一套的说辞,但她即便躺一天了,躺的头昏脑涨,说话也是有气无力的,可见即便是一个老人,一碗稀粥提供的能量也是不够用的。

    “娘,吃吧,俺一天工钱上百文呢,养得活咱一家人,来,把这个鸡蛋吃了,这块肉也是给您补身子的。”杨大眼道。

    但邓氏接过了一个剥好的鸡蛋,但火腿片坚持不迟,还自作主张的把这块‘肉’一分为三,塞入了三个孩子的嘴中。

    杨大眼只得无奈的摇头,恨自己的没用,他若是能多赚点钱,就不必每次只买一块肉,而是买十块八块肉,买很多肉过来,这样母亲就不会拒绝了。

    过了没一会。

    婆娘刘喜妞回来了,她在得知杨大眼把一百文工钱全花光了后,气的把他大骂一顿:“你个败家大汉,俺还想让你省点钱出来,买点布料,给娘,给孩子,还有给你做身衣服,你个败家东西,把钱花完了俺买什么布料,过段时间天冷了一家人都冻死去是么?”

    “俺错了,俺错了!”

    杨大眼连忙认错,保证道:“俺不会再乱花钱了,以后买吃的,保证不超过七十文,中不中?”

    “六十文,最多只能用六十文!”刘喜妞道。

    “这……”这意味着连鸡蛋都很难多买一个了。

    “爹爹,我觉得我有不小的力气了,明天我要去工地上干活,让哥哥们带我去。”小女儿瑶瑶懂事的道,可她今年才五岁,但身形瘦小像是三岁女童,工地怎么会收?

    “我这把老骨头就是个拖累,晚上给我带一个窝窝头就行了。”母亲邓氏也道。

    “哎!”

    杨大眼眼眶一湿,紧握着拳头走出窝棚,望着头顶的天空发呆,这一刻,他从未这么恨自己没用,一定要改变命运的想法,更是前所未有的强烈。

    ……

    崇祯七年,七月八日。

    河南府,灵宝县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