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更何况如今户部肩负重任,严相又不在京城,臣一人不敢擅转,还请陛下让吏部尽快廷推户部右侍郎的人选,也好让臣有个帮手。”
李乾点点头,这货倒是很聪明,只说了同他相关的户部侍郎,却没提礼部的事。
大臣们望着这一幕,都有些惊讶。
朝堂上的局势瞬息万变,方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那姓刘的官员要无功而返,可没想到转瞬之间礼部意见模湖、而户部更是直接给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结果!
这是为何?
难道就因为皇帝的态度?
“看来让两位卿家单独支撑着户部和礼部确实有些失妥……”
李乾若有所思地道:“前几日朕之所以想再等等,是因为会试就在眼前,不能分心。”
“但昨日考生入场后,朕才发现此事也牵扯不了多少精力,所以廷推之事也不必因此延误。”
话到这里,李乾终于把前几天自己在朝会上说的话圆了回去,别的大臣再想找这个漏洞已经不行了。
李乾转头望向吏部的王亶望:“王侍郎,吏部尽快拿出一份候选官员的名单来,交给朕和中书门下过目,择一良辰廷推吧!”
王亶望出列应道:“是,陛下。”
……
廷推其实是一件非常有仪式感的事,甚至还有官员将其称为会推大典。
当然,廷推宰相、尚书仆射的时候叫大典,推选个小侍郎就算了吧。
与廷议、廷鞫不同,这个廷推不需要皇帝出席。
不只是皇帝,曾经六部还想把左右宰相、中书、门下的所有官员都列在禁止名单中,不让他们出席廷推,或者说与内朝无关的廷推,内朝官员不用列席其中。
因为外朝的官员多,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外朝官出缺,但廷推时总有内朝官在其中指指点点,实在是让他们犯别扭,所以外朝的官员们非常想把这些人赶出去。
不过最终他们的愿望还是没达成,没能把内朝官员剔除出部分廷推。
在廷推前的数日,吏部就会拟定好候选官员的名单,一个职位的候选人在七个到十个不等。
最后这个名单会被送往内朝,得到了皇帝和中书省的认可,经过门下省的审核之后,再给吏部返回来。
随后吏部再行文各部,以书面形式提前通知需要参加廷推的每个官员,告诉他们廷推的时间、地点。
此外,为了保证大人们能提前有个准备,随着通知文书一起送到的还有候补官员的名单,以及他们的籍贯、履历。
当然,后者只能算是附赠品,不能放在明面上。
所有准备工作做好后,廷推就要开始了,廷推完之后结果还要送交皇帝裁定。
别以为皇帝不能参加廷推,就是去打酱油了,实际上皇帝在其中扮演的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有最终的决定权。
廷推一般会选出两到三名官员,一名正推、一到两名陪推,得要由皇帝在这几人之间选出最终结果。
如果皇帝对选出来的这几人都不满意,他也有否定权,简单来说就是打回去重推,而且这个打回还没有次数限制,只要他一直不满意就一直可以打回。
当然,这样近乎的权力也会受到限制。
李乾虽然能打回推选的结果,但却无法决定推选的结果,比如说他特别重视张三,把除了张三之外的人都打回去了。
但大臣们就是不推选张三,那他也没办法。
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如今大乾的权利就是如此环环相扣,你限制着我,我限制着你,大家都不能做太出格的事,保证着大乾这辆破车摇摇晃晃地行驶下去。
李乾走了,朝会散去,所有朝臣们神色不一。
这场交锋从散朝的这一刻就开始了。
首先,许多人在第一步斗争中就已经出局了,候选名单由吏部拟定,但出缺官职的上司和主官也有建议权。
此外,这个候选名单还要拿到皇帝、中书、门下去审核,其中任何一方都可以对这个名单施加影响。
在各方的激烈交锋下,没过三天一份名单就已经出炉,其中户部右侍郎的候选人有九个,礼部右侍郎的候选人则只有八个,而且两者之中还有重复的。
名单出来之后,廷推也紧跟着开始。
廷推说白了就是投票,每个人对自己中意的目标投出一票,最后计算谁的得票多。
廷推的地点在承天门外的广庆殿东朝房中,这边也算是外朝官员们的小礼堂了,外朝大多数重要事件都离不开此处。
今日并无早朝,有资格参加廷推的诸多官员都起的格外早,赶在卯时之前就来到了这间朝房。
东朝房坐北面南,分为一间大朝房和两间小朝房,这都是完整的配套,成体系的。
文官最重视这种东西,因为可以体现出他们的威严,不但是这朝房,就连廷推时的姿势都有大讲究。
首先,廷推时的姿势分两种,坐推和立推,
遇到推举宰相、尚书仆射,大冢宰、大司马的时候立推,大家都站着干活,这是为了表示对宰相、吏部和兵部尚书的尊敬。
而推举其他的尚书、大理寺卿、通政使、侍郎等等,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坐在椅子上歇着便可。
说来也讽刺的很,上朝的时候面对皇帝都只要安稳坐着就行,现在只是推选个宰相,反倒要全体起立以示尊敬了。
但毕竟不是当着皇帝的面,大家也就放飞自我了。
这边的气氛相比于朝会更加轻松,来到这里的大臣们都已经就坐,你说我笑的聊起天来了。
“少司徒,上次说好的那票,今日可能要出点变数啊……”其中一个绯袍的官员无奈地同关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