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45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  重生火红岁月,我在空间里种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官庄生产队的水利工程,进展神速。
    这个生产队,它原本就是个大庄子。全体社员加起来的人数,已经超过了600口人。
    再加上以前从官庄生产队,走出去了不少当干部的人:什么陀城职业学院的校长,地区计划委的主任、煤炭工业局的负责人...
    至今还奋斗在、各行各业领导岗位上的不少干部,他们都是出自于官庄。
    还有地区书法协会的负责同志、甚至还有两位、比较知名的黄土派作家。
    他们的祖籍,也在官庄生产队。
    至今这个生产队里,还生活着不少他们的亲朋好友、发小同学...
    塞北的亲情观念非常的重。
    在这一点上,它与巴蜀省那边完全不同:在巴蜀地区流行着一句话,“一代亲、二代俵;三代,四代认不着”。
    也就是说,
    无论再好的亲戚,隔上了两、三代人之后,就已经疏远了。
    而塞北却不同:哪怕是表哥的、表哥的表哥互相之间,还能攀扯上浓浓的亲戚。
    因此这些各级干部领导,他们对于自己家乡的建设事业,还是非常上心的。
    现在有了敢想敢干的、许大良站出来,带领着乡亲们大兴水利。
    因此从一开始,
    许大良的水利工程,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简直是要钱就拨款。
    他需要要粮食,就从地区储备粮食库里面,往外调拨就是了。
    甚至还有一位词曲作家,还专门为官庄生产队社员们,满腔热情投身于、水利建设的大潮之中这件事情。
    专门写了一首歌曲:
    【社员都是向阳花,顶风冒雪把水渠挖。庄稼就是一枝花,全靠肥料来当家。
    可干旱这个恶魔呀!徘徊在塞北的塬上...我可亲可爱的社员们哟!今日一定能够战胜它!】
    啦嗦咪嗦啦...
    这一下水利工程,也给许大良带来了无数的个人荣誉:《优秀水利建设标兵》、《知识青年下乡插队杰出代表》、《十里铺公社优秀青年社员》....
    还有很多、更高等级的荣誉。
    只是许大良很低调,不让说...说了也发不出去。
    每天在官庄生产队,许大良都很忙:天刚蒙蒙亮,每天早上那个胖胖的女知青...由于现在他们在兴修水利。
    所以这个女知青很应景的,干脆把自己原本“甘小晴”这个名字。
    改成了“甘水利”。
    反正都是甘,甘啥都一样...
    每天天不见亮。
    甘水利就会和另一位女知青黄萱二人,早早起来替许大良,和另外两个男知青们做好早饭。
    当然,
    饭里面稍微稠一点的东西,或者是油水多一点的面条,肯定是给许大良吃的。
    不仅如此,
    甚至就连早上那一盆洗脸水,里面搓洗的第一张毛巾,必然也是许大良的...这是必须的。
    没人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今天早上,五位知青一边吃面条,一边聊天。
    不知道怎么说着说着,就扯到了隔壁十里铺生产队、那边的话题上去了。
    “瞎鸭儿弄!”
    许大良冷冷一哼,“要想改造水利设施,不去向无定河取水,偏偏跑到山沟沟里去瞎弄?
    这不是劳民伤财、瞎折腾吗?平白浪费,广大社员门的宝贵劳动力...这简直就是在犯罪!”
    黄萱张张嘴,终究没吭声。
    甘水利附和道,“是啊,他们十里铺生产队,只是一个小庄子。原本劳动力就有限,居然还要分出几十号人,去盖饭店!”
    一位男知青点头,“这边的乡亲们严重缺乏粮食。
    要想让大家伙儿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的话。就必须首先想方设法的,去要稳固农业、夯实稳产增收这条纲。”
    另一位男知青叫张建兵,只见他微微想了想。
    随后开口道,“其实,十里铺生产队的水利工程,我也去看过。我回来我好好想了想,觉得他们的做法...似乎,也有点道理。”
    “有什么道理?”
    许大良冷冷看着自己的同伴,“上游筑坝,下游用水。自古以来在上河道游兴修水库,再配以全套的引水沟渠。
    无论是古代的都江堰、还是现在的黄河水利枢纽工程,无不是采用的这种策略、和施工方案。”
    “他罗旋就想别出心裁、以为那样干就能博人眼球?”
    “狗屁!他整的是些啥东西?”
    由于上次自己在粪坑边,被罗旋整的颜面尽失。
    所以现在的许大良,他一提到“罗旋”这个两个字。
    就忍不住火冒三丈,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