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九百零四章独一无二气势磅礴  我的系统不正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自然造根,千奇百怪,这三种树是草原地区最珍贵的树木,也是制作根雕的最佳原材料。
    气候条件好的地方,往往根雕材料特别少。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造型独特的根雕原料,给创造者提供了创作空间。
    根是自然属性,雕是人工属性,根雕艺术是天然与人工的完美融合。
    唯有这种艺术是天然因素占多半,人工因素占少半。
    根艺创作就是对这些天然材质及形态的提炼和发挥,力求每件作品绝不雷同,这也是根艺创作的魅力所在。
    虽然说,根雕的魅力大部分取决于自然因素,但人工雕琢也是一门复杂的功夫,好的根雕作品离不开雕刻师的妙手。
    那么,一块普通人眼中的“烂木头”,是如何成了大师手中栩栩如生的作品的呢?这就要讲讲根雕的制作工艺。
    第一步,阴干。
    一般根雕材料自然阴干要两三年,若是煮干或蒸干,大约半年就可以干透。
    切记不能操之过急,在阳光下暴晒,会导致树根开裂。
    第二步,去皮。
    最好的办法是用高压水枪,将树皮和泥土等杂质冲洗干净。
    第三步,雕刻。
    按照事前想好的形状进行雕琢,循序渐进。
    第四步,打磨。
    可以用机器打磨,也可以人工用砂纸仔细打磨。
    第五步,上漆。
    有的根雕作品需要上漆,有的上蜡,也有一些什么不用装饰,保持原色,如胡杨。
    这5个步骤,最难的还属雕刻。
    根雕是减法的艺术,去掉后就无法修补,每一下都得想好,才能赋予作品生命。
    除了必备的斧子、锤子、电锯、手锯、砂纸,用于雕刻的刀具,就有六十多把,圆的、扁的……各种形状的都有。
    乱而未朽之根,丑而怪诞之木,成为一件根艺佳作,离不开雕刻人的艺术构思与取舍加工,只有反复地雕琢,才能不留遗憾。
    年代久远的枯木朽根,在别人眼里可能是烧火都不好使的东西。
    但是经过根雕大师的巧手,一番精心加工之后,使枯木再逢春,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原生态的作品,彰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态迥异,惟妙惟肖,赋予作品生命的同时,极具观赏、收藏价值。
    近年成为宾馆、饭店、茶楼、居家等场所推崇的艺术品新贵,备受爱好者追捧,成为收藏投资的新领域、新热点。
    最近陈文哲一直在为了自己建立的博物馆在忙活,之前见到那家石雕厂,就想着弄一个石雕、石刻博物馆。
    现在看到一些木雕,他又有想法了。
    根雕博物院应该很吸引人,而他只要花钱,就可以轻松收集到不少。
    至于精品,这就不是花钱能够买到的了。
    但是原材料,应该不会缺。
    只要有手艺,制作个几百上千件根雕,应该不难,之后收藏展出,让更多的人了解根雕、爱上根雕,应该也不难。
    还有,之前制作石雕,他就想着用石雕打造一个人为景观。
    比如打造一个特色小镇,将自己的家乡打造成包含石雕、根雕、书法、绘画、碑林等为一体的文化名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除了弘扬根艺文化,陈文哲还想着做一份公益事业。
    毕竟他现在也有钱了,有了荣辱观,自然要做点事情。
    人有钱了,有闲空,自然要想着给社会的更加美好,出一份力。
    所以,提倡环保就是个很好的想法。
    再说,他之后制作根雕,可是很容易破坏环境的。
    所以陈文哲是坚决反对挖活树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制作根雕不一定要活树,收集一些废树根,也是可以的。
    “咦?这个风格倒是很奇怪!”逛着街,陈文哲有目的在在一条花鸟鱼虫市场之中寻找。
    果然,在这里有不少奇特的盆景,自然也不缺少贩卖根雕作品的商家。
    现在他看到的根雕,应该是内蒙那边的。
    内蒙的根雕作品的风格粗犷,造型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一些生活在草原、沙漠中的动物题材的作品,风格独特。
    草原、沙漠、戈壁、悬崖,在严酷恶劣的生长环境下,能够生长的木材,都算是硬木。
    没办法,生长的时间长,还不大,密度能不大?
    所以,胡杨、黑圪兰、沙枣、崖柏、霸王根这些古树,历经千百年,坚韧顽强地生长。
    它们年复一年,风骨依然,千奇百怪,经工艺大师精心揣摩雕刻,成为一件件不朽的根雕作品。
    废中掘宝,根中造境,根艺创作的构思,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自然之美。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