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泥之中。
随着越来越多的溃兵登上浮桥,其中一座规模较小的浮桥率先坚持不住,被汹涌冰冷的府河河水所吞。
惊恐的惨叫瞬间被汹涌的浪涛吞没,绝望的哭喊在府河之中蔓延。
落水者们在激流中挣扎,很多人还没来得及呼救就被河水吞没。
府河湍急的水面之上,浊浪翻滚,一个接一个的浪头无情的拍打而来。
汹涌的浪头劈头盖脸的打下,裹挟着泥沙和绝望的人们沉入水底。
四周回荡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哭嚎声,每一?都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眷恋。
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清军的一众溃兵头顶。
河对岸的安全地带。
明明只是不过数十米。
此刻却显得那么遥不可及。
府河南南,靖南军中那此起彼伏的尖锐哨音犹如催命的信号,那一道道赤红色的旗帜就像是九幽地府之中招魂的灵旗。
陈望骑乘在枣红马,停驻在一座临时堆积起来的土丘之上,冷眼看着府河南岸那些抢渡的清军溃兵。
他的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怜悯。
历史上松锦大战,八镇兵马惨败,在撤退的路上,又遭遇清军伏兵,兵军散,不少残兵逃至沿海的海滩之上。
清军步骑合围而来,将其团团围住,明军残部于绝境之中,犹自背海列阵,与清军做最后殊死之战,一时竟僵持不下。
然而海水突然上涨,潮汐汹涌而来,清军以重兵围困海滩,静待潮水吞噬一切。
明军久战疲惫,突围无望,身陷水陆绝境,尽没于海水之中。
《沈馆录》记载:
“二十五日戊辰,汉兵连夜出去,欲向杏塔,清人截其归路,步骑数万缩入海边,为清人所击,潮涨?死,陆海积尸甚多......”
“......清人三日搜杀,极其惨酷,而汉人视死如归,鲜有乞降者。”
“拥荷其将,立于海中,伸臂翼蔽,俾不中箭,不失敬礼,死而后已,此事清人亦言之。”
但是与眼前混乱成一团,争先恐后想要渡河逃生的清军溃兵不同。
那些明军的溃兵,在潮水上涨,清军压来之际,依然簇拥着他们的将领,用身体试图为其阻挡箭矢,就此被汹涌的潮水所淹没……………
或许在这个世界,在冥冥之中真有定数,万事万物也真有联系。
崖山一役,十万军民同生共死,赴海而亡,南宋就此灭亡。
松锦大战,明军残部被困海滩,迎水而没,也就此葬送了明帝国挽回危局的最后希望。
水,曾孕育华夏文明,载舟远航,拓土开疆。
水,也曾吞噬家国社稷,载覆之间,断送乾坤。
汉家的儿郎们,似乎总与“水”有着宿命般的纠葛????因水而兴,又因水而亡。
这滔滔的江河,潮涌的海洋,既可是滋养民族的母体,亦可成为埋葬王朝的墓穴。
万千思绪如暗流般在陈望的脑海中交汇奔涌。
他的目光掠过府河畔血腥的混乱景象。
而今,河畔场景宛如历史倒影一般呈现在他的眼前。
只是执刀者与被戮者,已然易位。
而今,在这济宁府河之畔,水波再次被鲜血染红。
历史的场景正以另一种方式重现。
长天染绛,丹阳烁烁。
日暮西山,血红的晚霞映照着血染的大地。
天地间一片赤红,难辨霞光与血污。
尸横遍野万籁俱寂。
人如蝼蚁命如草芥。
伴随着最后一阵零落的铳响,府河南岸的河滩上,最后几名跪地求饶的清兵也栽倒在泥泞的血潭中,再无声息。
殷红的晚霞映照在陈望的双眸之中。
寒风凛冽,冰冷蚀骨,旌旗被吹动的猎猎作响萦绕在陈望的耳畔。
空气之中,弥漫着浓烈刺鼻的血腥味以及难闻的破败之味。
地面之上的草地已经是被鲜血所染红和侵湿。
泥泞的河滩之上除却此前淤积的雨水,还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血水。
原本这里的土地就已经是因为连绵的阴雨而行走困难,此时又经过了鲜血的侵染,横七竖八的尸体堆积其间,每踏出一步都需格外小心,否则极易被绊倒在这片死亡沼泽之中。
天地无言,唯余死寂。
陈望环顾四周,一众军兵们皆是持铳肃立。
无数道目光穿透血色暮霭,尽数聚焦于他一人之身。
陈望的目光缓缓的从河滩之上各个阵线之上的军兵们脸上扫过。
一张张被夕阳照的赤红,神情各异的脸庞在他的视野之中渐次浮现。
一双双被鲜血映的血红,神色不同的双眸在他的视界之中慢慢显现。
更远方,一众骑兵被落日的余晖照耀着,林立在郊野之上,万千的旌旗在河风中低垂轻荡,旗面上凝固的血渍与赤红的霞光交融在一起。
天边的晚霞犹如被鲜血染红了一般妖异。
陈望举起了手,身后的一众按刀持弓的亲从甲卫皆是停下了前行的脚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