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 小角色大情怀  娱乐王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那些“洗了棉裤就没有多余的裤子穿”、“抢救地窖冻菜因为是仅剩的食物”、“把粮本上的肉全部买光还是应付不来过年”的窘迫和短缺,辛酸之中,反而有种温煦的质感。
    
    因为那是属于平民的真实,也就是属于生活本身的真实。
    
    原版播出后,特别打动他人们的一点,便是可以诠释自己父亲年轻时的亲身经历。
    
    男一号,也可以穿打着补丁的蓝色工装服,套着姐姐穿过的五彩毛线裤。
    
    当周秉昆急不可待地往嘴里塞进一块红烧肉时,观众能共情到的快感,超过了任何一部华美都市剧里的烛光晚餐。
    
    最动人的东西,从来都是带着烟火气的。
    
    平民史诗,不是带着平民看史诗、也不是推着平民去经历史诗,而是以平民见史诗、由平民组成史诗、在平民身上撑起史诗。
    
    于是,在《人世间》中,大家能看到诸多独具年代感的、左右华国人所有动机和选择的、也只有作为过来人的华国人可以理解的要素。
    
    政治成分、城市户口、公家人身份、知青下乡、三线支援、生产建设兵团、投机倒把分子......
    
    这些要素足以把一个家庭拆得四分五裂,所以故事一开端就是离别、就是天各一方。
    
    《人世间》没有绕开,没有回避。
    
    也由此组成了丰满且具有说服力的群像:干部、商人、学者、市民阶层、官二代。
    
    尤其是工人,剧中体现出来各种各
    
    样的工人。
    
    木材厂的、建筑工地的、酱油厂的、甚至是澡堂修脚的。
    
    周父是新华国第一代建筑工人、是技术权威;
    
    周秉义和周蓉是工人二代里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
    
    周秉昆在性格和身份上都相对简单,怎么看都是最纯粹的工人,结果命运反倒尤其跌宕。
    
    修桥洞泄水的一场戏,体现的是工人之所以为“工人”的专业性——这背后,又有理想年代里,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和领导阶级,改天换地的战斗豪情。
    
    搭伙买成扇猪肉、白糖换红糖,体现的是工人作为普通人的“专业性”,是“工人的日子”里统筹和计算的机灵。
    
    这背后,又有计划经济的松动、市场经济的春风乍起后,生活不为人知的改头换面。
    
    后面还会有经济开发区的故事、老居民区拆迁的故事,这是工人们走入新的时区后必须面对的机会和创痛。
    
    这背后,又有改革开放的浓墨重彩、艰难破局。
    
    包括东北这个陷入停滞的老工业基地,与鹏城这个经济奇迹特区之间,季风和候鸟式的、双城记式的对撞。
    
    半个世纪历史的困惑与新奇,都在这场对撞的火花里。
    
    既有先进生产力的骄傲,也有确切的琐碎的辛劳。
    
    每个人都在时代的号角与巨轮下,一次次变换自己的车辙与航道。
    
    而且,剧本没有试着对其进行任意的道德裁夺、政治评估和价值判断,它只是笼统地把一切概括为“人
    
    世间”——“人啊,有时候就拗不过命”,“是人就得活”。
    
    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人间,这构成了唯一的答案。
    
    因此,必须承认,《人世间》真的太适合春节:虽然不是合家“欢”,但直击芸芸众生的切肤感。
    
    打捞、加固和复现几十年里的集体记忆,能够稳得住几代人一同坐在电视机前,或唏嘘或感怀。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