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上午只拍摄画卷的赏析和评价这两方面。
《千里江山图》也号称“宋朝版《航拍华国》”,一幅青绿山水长卷,尽展北宋秀美河山。
它纵0.51米,横11.91米,相当于四层楼的高度,长度是《清明上河图》的2倍。
这样一幅气吞山河的长卷,只花了半年就绘制完成,且青绿之色,千年不败。
你知道这有多伟大多疯狂吗?
《千里江山图》其实不是一幅画,而是五幅或者五稿。
第一稿水墨勾底;
第二稿赭石上色,让后期的冷暖对比更鲜丽;
第三稿石绿上色;
第四稿再叠加一层石绿,使颜色更丰富有层次;
第五稿石青上色,完成。
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是什么概念?
央美一位教授,只截取了画中的一景临摹,墨稿就耗时37天,石绿阶段耗时15天,石青阶段耗时15天。
整
整2个半月,才临摹完全画的十分之一不到。
按照这个进度,临摹完此画尚且需要两年。
但是王希孟只花了半年就全部完成!
难以想象在千年前,那个18岁的少年,是如何日以继夜的伏案挥毫,肆意挥洒!
当初,宋徽宗要求王希孟画下大宋的锦绣河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此象征江山永固,绵延千年,不为不惜满足他的任何要求
其中之一就是为他提供最顶级的颜料。
所以《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明艳如初的秘密,就藏在这些颜料里
它的颜料不用植物色,全部采用矿物质颜色。
石绿的原材料是孔雀石和绿松石,用来制作首饰的只是中品,国画颜料则全是上品
石青的原材料是蓝铜矿和青金石,同样,用的是上品中的上品
就连画中白色的小人物,颜料都是来自千年贝壳的化石——“贝王”砗磲!
因它千年不变黄。
每一种颜料的制作工艺,更是繁琐至极。
一块天然的矿石,要先经过洗-捣-箩-淘-研-煮-漂七道工艺,初步筛去杂质。
然后连续用水研磨20天,每天研磨8个小时。
最后用水飞法一层一层漂洗沉淀,最终达到标准的颜料——轻细若尘,入水即化,与墨相融,经久不变。
今天,国画颜料的制作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看到的《千里江山图》,每道细节都浓墨重彩地诠释了“讲究”二字,闪耀着的正是宝石
的璀璨!
这幅图演绎的前世,是王希孟天才少年的意气风发,今世则是非遗守护者呼吁寻矿与传承的苦心。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