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官窑标准器  我的系统不正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瓶、觚、罐等大器,也喜欢用青花线作纹饰的分隔。

    画法以勾勒、平涂、渲染、线描相结合。

    绘画笔调随意,虽然比晚明时工整,但仍未见康熙时的严谨、细致的作风。

    画面布局较丰满,尤其是大盘、罐、瓶、觚等类器物。

    开始出现皴法和浓淡色阶的变化,但尚不成熟。

    瓶、觚等多平砂底。

    盘、碗、罐等底部多见缩釉点,底足粘砂较常见。

    碗的底部,多跳刀痕。

    民窑器多、官窑器少,而且有年款的器物甚少。

    这个的情况跟明末的崇祯瓷器差不多,建国初期也是到处动乱,民不聊生哪还有心思发展瓷器。

    但是,到了下一个皇帝,可就不一样了。

    顺治之后是康熙,康熙朝时间跨度长,器物类型丰富,工艺水平高超。

    此期使用浙料和珠明料,青花发色前期较灰暗,中期以后青幽翠蓝、明快亮丽。

    画法早期以单线平涂为主,气势粗犷;

    中期以后则勾勒、渲染、皴法等并用,绘画精细,并以青花色阶(即所谓“青花五彩”)而备受推崇。

    纹饰题材多样,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等。

    其中最具时代特点的是冰梅、耕织图、刀马人、双犄牡丹等。

    还有就是图案,留白边较其他朝明显。

    康熙时期的瓷器,胎致密细白,呈糯米糕状。

    釉硬,与胎结合紧密,见桔皮或棕眼,早期白中闪青,中期以后亮白。

    器型除日用器外,观赏瓷大量增多,典型器有盖罐、凤尾尊、花觚、象腿瓶、笔筒等。

    (本章完)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