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何致所带回的这个“禹王碑”拓文,是真还是假,最终,这个拓文,还是被刻在了岳麓山。
刻完之后,还被封起来了。
而这一封,就是封了300余年。
直到明嘉靖癸己年,即1533年,才被一明朝官员搜得。
即被湖广提学副使--管大勋搜得,之后,管大勋把岳麓山上的“禹王碑”摹刻成碑,立在了衡阳石鼓书院。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禹王碑”才算是真正开创闻名于世。
明朝的朝野间也才算是真正看到了,号称是虞夏之书的“禹王碑”。
等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又有人将石鼓书院的“禹王碑”刻石,摹刻到南岳衡山之岣嵝峰上。
自此,原来的已经没有文字的“禹王碑”母石附近,才又出现了“禹王碑”及碑亭。
不管怎么样,在明朝发现岳麓山的“禹王碑”后,人们对于这个传说中的,最接近“禹王碑”母石的“禹王碑”,一直都是小心看护。
其中,最明显的便是,1935年修建了石亭护之。
为此,还有人在旁边,镌刻了“大观”二字。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