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5.6厘米的小瓷盒,形态各异。
盒盖和盒身,大多刻划或模印各种动植物纹样。
一般施黄、绿、紫色釉,根据这种釉色判定,这些瓷器应属于明清时期的“素三彩”。
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
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
陶瓷界还有另外一种“素三彩瓷”的定义,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
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
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
“素三彩”中的“素”可以归结为两种含意。
一种为该器使用“素胎”烧制,又称“素烧胎”。
“素胎”是陶瓷生坯,没有上釉前预烧的胎。
它既可增强坯体机械强度,使其在搬运时不容易损坏,又可在上彩釉时不会因浸湿坯体而导致坼裂。
出于以上原因,该工艺在陶瓷制作中经常使用。
另一种是古代有“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之说,该器所用色釉以“素色”为主,故名。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